第249章 母子(1 / 3)

    这样一来,小宝的出身有了合理的、备受呵护的解释,不用再面对“私生子”的流言蜚语;杨婶的病情好转也有了令人信服的理由,“孙子归来”治愈了丧子之痛,任谁看了都觉得合情合理;就连秦淮如作为“收养人”的身份,也变得无可指摘。

    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仿佛事情本就该是这样。只有李家自家人知道,小宝身上流淌着的是李天佑和秦淮如的血脉,是他们在特殊境遇下迎来的孩子。但在名义上,在杨婶满心欢喜的认知里,在街坊四邻的眼里,他是烈士孙小宝的后代,是抚慰一位英雄母亲破碎心灵的良药,是带着“延续香火”的使命来到这个家的孩子。

    这个美丽的误会,像一层柔软的保护色,巧妙地遮掩了背后复杂的真相——那些关于情感纠葛、关于身份尴尬的隐情,都被“烈士遗孤”的光环轻轻抚平。它让这个历经磨难的家庭,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找到了一种看似圆满的平衡。

    杨婶有了精神寄托,小宝有了安全的成长环境,李家也免去了不必要的非议。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宝在众人的呵护和这个特殊的身份下,健康快乐地长大,他会被杨婶抱着去胡同口买糖,会被街坊大爷举过头顶逗乐,会跟着二丫、小石头一起在院里奔跑。而“孙念勇”这个大名,则成了家族内部一个温暖的秘密,藏着对孙小宝的纪念,也藏着这一家人对彼此的守护,在岁月里静静流淌,成为一份永恒的牵挂。

    李天佑平安归来的喜悦,像暖融融的阳光笼罩着整个李家,家宴的热闹、家底的丰厚、杨婶的好转,桩桩件件都透着团圆的甜。可在这份热闹之下,却隐藏着一道并不显眼、却在日复一日中日益深刻的裂痕,秦淮如与长子李承安之间,那层挥之不去的尴尬与疏离。

    当年秦淮如追随李天佑奔赴前线时,承安还裹在襁褓里,连睁眼看清母亲模样的力气都没有。之后漫长的三年分离岁月里,承安是靠着徐慧真的乳汁一点点喂大的,夜里哭了,是徐慧真抱着他在屋里来回踱步;生病发烧了,是徐慧真整夜守在炕边,用温水擦身降温;第一次学走路、第一次开口说话,身边陪着的也都是徐慧真。

    在他稚嫩的认知里,“妈妈”这个柔软的称呼,自记事起就只对着徐慧真喊,那个会给他喂饭、帮他穿衣,身上总带着淡淡饭菜香和阳光温暖气息的女人,才是他最依赖的“母亲”,是他受了委屈就想扑过去的港湾。

    而秦淮如,对承安来说,更像是一个遥远的符号。偶尔收到的信里,会夹着几张画着小房子、小花的信纸;逢年过节寄回的包裹里,会有新奇的小玩意儿,比如能吹响的陶笛、绣着小兔子的手帕。

    徐慧真会指着信上的字告诉他“这是你亲娘写的,她在想你”,可“亲娘”这个词,对承安来说,远不如“秦阿姨”来得真切,甚至不如院里梁拉娣婶子来得亲近。他只知道,这个“秦阿姨”很温柔,每次回来都会给他带礼物,却从未想过,这个偶尔出现的长辈,会突然变成他的“亲生母亲”。

    当徐慧真第一次拉着他的手,指着秦淮如说“承安,这是你亲娘,快叫妈妈”时,年幼的承安彻底懵了。他眨巴着大眼睛,看看满脸期待的秦淮如,又看看身边的徐慧真,小眉头紧紧皱了起来,本能地往后退了一步,躲到徐慧真身后,小声嘟囔:“她不是妈妈,你才是妈妈……”那一声抗拒,像根细针,轻轻扎在秦淮如心上,也让徐慧真和李天佑的心沉了下去。

    徐慧真和李天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知道,母子亲情需要时间培养,便开始刻意创造机会,让秦淮如和承安单独相处。徐慧真会故意说“承安,你秦姨刚回来,对家里不熟,你带她去院里看看咱们种的月季花”;李天佑也会笑着把承安推到秦淮如面前“承安,让你娘辅导你写毛笔字,她以前可是读过书的”。他们满心期待着,这些相处能慢慢拉近母子俩的距离。

    可好心往往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晚风知我意:拖拉机糙汉想吻我 时墟:执妄者的时间回廊 海贼:开局抢错果实,我竟无敌了 安陵容重生后 都市至尊神医徐文东林伊人黄蕊蕊 摄政王捡我回家,白眼狼亲爹埋了吧 逍遥谁得知 嫡姐人淡如菊?我改嫁她相公! 先离婚,再复仇,重生老太杀疯了 穿越死神世界从获得斩魄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