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五百万两白赚了!(3 / 10)

人物,他们二人的态度直接代表了朱允炆的意向。他们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整个文官集团的动向,如同指挥棒,指向哪里,文官们便打向哪里,毫不迟疑。

那整齐划一的行动与高度一致的立场,显示出文官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纪律性,也展现出朱允炆在文官集团中的巨大影响力与号召力,使他们能在关键时刻迅速形成统一阵线,共同应对外部挑战与威胁。

他们二人一开口,如同吹响了冲锋号角。霎时间,奉天殿内官员接连不断地出列,个个情绪激动万分地向老朱劝谏。

他们所言极有道理与依据,在猛烈抨击朱樉的同时,也清晰陈述了自身观点与种种理由。每人都在竭力表达看法,场面十分热烈,如同集市般喧闹,乱哄哄的令人头晕目眩。嘈杂声浪充斥大殿,使原本庄严肃穆的朝会变得如菜市场般混乱。

各种声音交织一处,难以听清具体内容,只感受到激烈的对抗氛围与紧张情绪。

文官们平日便以舞文弄墨为业,端的就是这碗饭。他们最擅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地陈诉观点,说起来一套接一套,能把黑说成白,死说成活。

那三寸不烂之舌是他们最有力的武器,可用华美辞藻与严密逻辑包装自身观点,使之听起来无懈可击,令人难以反驳。这是他们的专业素养与看家本领,也是他们能在朝堂立足的根本。

有机会进入洪武朝堂的,皆是经过严格选拔直接进入中央机关的顶尖人才。他们的学识与能力都经过层层考验,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肚里都装着不少墨水,讲起道理来头头是道。

那丰富的知识储备与敏捷思维,使他们能在复杂的朝堂斗争中游刃有余,准确把握问题关键,找到最有效的攻击点,给予对手沉重打击,维护自身利益与立场。

多数文官皆凭科举考试,用自己的笔杆子一步步写上来。这些读书人出身的官员,言语攻击力自然不弱,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老本行与基本功!他们讲起道理来头头是道,令人难以辩驳,仿佛天下道理尽在他们这边,谁反对谁便是错,不容置疑。

那自信满满的模样与咄咄逼人的气势,常令对手感到压力倍增,甚至有些心虚气短,不敢与他们正面交锋,只能选择退避三舍,或寻他法应对。

一时间,朱樉直接成了满朝文武共同攻击的靶子。

他孤零零立于大殿中央,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指责与质疑,如同一叶孤舟在狂风暴雨中飘摇,随时可能被巨浪吞没,处境十分艰难。

那一道道锐利的目光与一句句尖锐的批评如同雨点落在他身上,要将他彻底击垮,叫他无法站稳,只能狼狈败阵。那孤立无援的境地令他显得格外突出,也格外脆弱,仿佛随时会被这汹涌的反对声浪吞噬。

……

龙椅上的老朱只是静观奉天殿内突然炸开锅的这一幕。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每一个人,观察着各人表情与反应,心中却在暗暗盘算,手指无意识地在龙椅扶手上轻敲,发出细微声响。那深邃的眼神中看不出任何情绪波动,仿佛眼前这混乱场面与他无关。

他只是个冷静的旁观者,静待事态发展,等待最合适的时机到来,再做出自己的判断与决定。

他面上神情未有变化,心中却不由自主地笑了。眼前这一幕,不正是他心中期望看到的局面吗?一切皆按预期发展,分毫不差,完全在他掌控之中。

那隐藏在平静外表下的内心其实早已乐开花,只是他不能表露,必须维持皇帝应有的威严与镇定,不容任何人看出他真实想法与情绪,否则便可能影响整个局面走向,打乱他精心布置的计划。

朱煐作为流落在外多年的大孙,无人知晓他的真实身世,连他本人也不清楚具体情况,目前唯有老朱自己知悉这是他的大孙。这秘密一直埋藏心底,从未对任何人提起,如同一颗深埋土中的种子,等待合适时机发芽。

那关于朱煐身世的真相就像一层薄薄窗纸,一捅即破,但老朱始终未去捅破。他在等待,等待一个最恰当的时机,等待朱煐展现出足够的能力与魄力,能承担大明江山重任之时,再将这秘密公之于众,让他名正言顺地继承大统。

老朱心中早已将朱煐视为下一代大明皇帝继承人来对待。他一直在暗中观察与培养这个孙儿,盼他成长为合格君王,能继承大明江山,令大明王朝更加繁荣昌盛。

那殷切期望与深沉关爱都隐藏在他严肃的外表之下,不经易流露,但他内心早已将朱煐放在最重要位置,默默为他铺路,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农民将军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如何拯救德意志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中国古代名人传 古人看我玩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