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他扫清障碍,为他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只待他羽翼丰满,便可顺利接手这庞大帝国。
他想好好培养朱煐,可朱煐的个人能力实在超乎寻常。随随便便弄出个稷下学宫,短短几日便能从商贾手中弄来四百六十三万两银子。
这一心欲为朱煐寻些磨刀石锻炼他的老朱,感到十分头疼。这孙儿的能力超出他的预期,令他既欣慰又担忧,不知如何是好,心中很是矛盾。
那既骄傲又焦虑的心情交织一处,让他有些不知所措。既盼朱煐展现过人才华,又恐他成长太快,缺乏必要磨练,将来难以应对更复杂的局面与更严峻的挑战。
好不容易等到朱棣与朱允炆欲联手对付朱煐,老朱当即决定推波助澜帮上一把。他觉得这是个绝佳的锻炼机会,可好好磨练朱煐,让他经历些风雨,见识朝堂上的明争暗斗。
那激烈的权力斗争与复杂的人际关系正是最佳课堂,可让朱煐迅速成长,学会如何应对各种挑战与危机,如何在这充满陷阱与阴谋的宫廷中生存下去,并最终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强者。
未料朱棣与朱允炆联手开办燕王府学宫,准备与稷下学宫打擂台后,朱煐那边却一连数日未采取任何行动与措施。
这情形令老朱有些意外,心中也开始犯嘀咕,不知这孙儿在打什么算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那反常的平静背后究竟隐藏着何种意图与计划?是胸有成竹,还是束手无策?
老朱一时也摸不着头脑,只能继续观察,等待朱煐的下一步动作。
哦不,唯一的动作便是听闻朱棣与朱允炆欲联手开办燕王府学宫的消息后,朱煐立刻将稷下学宫的管理权交予朱樉与朱允熥负责,而他自己则直接当起甩手掌柜,什么都不管了。这举动令人摸不着头脑,不知他究竟在打什么算盘,心中想着什么。
那看似放弃权力的行为背后有何深意?是真正退让,还是以退为进?
老朱也猜不透这孙儿的心思,只觉他做事总出人意料,令人难以捉摸。
连老朱自己也完全看不懂这层操作究竟是何意。
他反复思索,却始终想不明朱煐的用意,只觉这孙儿做事总出人意料,令人捉摸不透,难以预料。
那高深莫测的行事风格让老朱也感到些许困惑,不知朱煐脑中到底装着什么想法,为何会做出这般看似不合常理的决定。
这背后是否有什么他尚未看透的玄机与奥妙?
直至此时,老朱心中仍在不停犯嘀咕琢磨着。他一直在思索朱煐的真实意图,想看清这孙儿的心思,弄明白他究竟想干什么,有何长远计划。
那反复的思考与揣摩让他有些疲惫,却又不得不继续。因为他知道,只有真正理解了朱煐的想法,他才能更好地配合他、帮助他,让他顺利通过这次考验,成长为合格的继承人。
因在这一连数日里,根本看不到朱煐做了任何一件有意义之事。朱煐仿佛从这场争斗中抽身而退,整日无所事事,该吃吃该喝喝,好像完全不在乎此事,令人十分费解。
那悠闲自在的态度与朝堂上紧张激烈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就好像他只是个局外人,正冷眼旁观一场与他无关的闹剧。
这种超然物外的姿态让老朱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不知朱煐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
老朱甚至开始以为朱煐是真的已无计可施。
他开始怀疑这孙儿是否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难题,心中不免有些失望,觉得他可能还是太年轻,经验不足,难以应对这般局面。
那最初的期待与信心也开始动摇,担心朱煐可能并未如他想象中那般优秀,可能还需更多磨练与培养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不过仔细想想也确实如此。
朱棣与朱允炆兴办的这燕王府学宫,所有流程与步骤皆完全模仿照搬稷下学宫的做法,且取得了比稷下学宫更佳的成绩与效果。这种情况下,确实难寻应对之法,换做谁都会感到棘手,无从下手,难以破局。
那被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打败的滋味肯定不好受,朱煐感到束手无策也情有可原。
老朱开始试着理解朱煐的处境,体谅他的难处。
这等于用了朱煐自己的办法来反过来打他自己。老朱换位思考了下,发现面对眼前这般困难情况,即便自己站在朱煐的位置上,恐怕同样无计可施,想不出什么好法子。
这局面确实棘手,让人无从下手,如同被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