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税、徭役……
孱弱的百姓挣脱不了,只能忍受着上位者层层累加到自己肩上的重担。
这是各地豪强会有意放纵天灾蔓延,制造大量流民的原因。
原本被朝廷登籍造册的百姓流动起来,除了向着附近的庄园汇聚,还能去哪里呢?
开荒也是需要成本的,
灾民连活下去都是个问题,又谈何垦荒呢?
一定程度上,
豪强们用这样的方式,将一地百姓,与自己紧紧绑在了一起。
这也是他们有胆量对着邓太后发起冲击,乃至于生出废立天子想法的原因。
邓绥带入他们位置想了很久,也觉得着实棘手,明白为何先帝那般聪慧,却还要选择暂时忍让,徐徐图之。
根深蒂固,
是真的根深蒂固。
于是,
思索许久的邓太后,便打算推动江南的开发——
在明帝派王景修好黄河后,今汉的许多人口,都聚集在关东的广大平原上。
论说富饶繁华,也只有蜀中、关中之地可以相较一二。
至于江南,水热也只弱于新夏、中南那边。
长江的脾气虽比黄河要稳定许多,但下手杀害两岸的孩子之时,也从未有过手软。
夏季的暴雨一落下,
长江的水流一涨起,
无数百姓都要去水下咕噜咕噜当鲛人。
是以江南的开发,如今都称不上发达。
当今天下又不是先秦,
楚国人只能窝在楚地,
也不像新夏,跑到哪里都是爆热大雨,
百姓能居住更加富饶安稳的中原,为什么又要去江南地受苦呢?
要知道,
那来自戎洲的梁国使臣访问中央之国时,就有曾南下欣赏风景,却被江南暑热给晒晕过去的经历!
而这样的情况对邓太后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江南广大,
有些地方开发不利,有些地方却是可以的,并且因其后发,还未曾养育出中原那样势力雄壮,目无王法的强大世家。
比如荆州,比如扬州。
邓绥有意将受灾之民迁往这些地方,既加强对江南的控制,也通过拆解百姓与土豪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打击后者。
张衡因此知道自己身负何等重任。
地方灾祸如此之多,
江南若能成为千万百姓安居之所,那所造下的福泽,也不知道会有多少。
他很乐意去试一试,去同江南的天地进行一番争斗。
只是,
当张衡跨过淮水,到达长江以北,较为邻近海边的土地时,
他高涨的雄心便被骤然而来的狂风骤雨给吹的低矮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