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秦风随即拨通了刘玉凤的电话,言简意赅:“刘市长,舆论压力很大,对方想用口水淹死我们。我们必须用事实说话。郑工那边的分析,必须加快,要准,要快!”
刘玉凤的声音透着冷静:“放心,我一直在跟进。郑怀远已经连续工作三十多个小时了,他说很快会有初步结论。”
片刻后,秦风接到了郑怀远直接打来的加密电话。郑怀远的声音因疲惫而沙哑,却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秦市长!初步比对结果出来了!有重大发现!”
秦风精神一振:“讲!”
“我们对污染水样进行了精细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确定了特征污染物的‘指纹’图谱。然后,与档案库中记录的、上游所有历史遗留污染源(包括那个废弃化工厂)的可能残留物特征谱进行了精确比对!”
郑怀远顿了顿,加重语气:“结果发现,此次泄漏污染物中,含有几种非常特殊的有机化合物组合,这些成分,在东风县那个废弃化工厂的历史生产记录和残留物清单中,根本不存在!反而……其‘指纹’特征,与市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登记在案的、来自城南开发区几家现有精细化工企业的某种特定废液的成分高度吻合!”
这个消息,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它意味着,泄漏的污染物并非来自所谓的“历史遗留”,而是来自当下、来自特定的、可追溯的源头!这直接粉碎了赵达康派系精心编织的“历史积弊论”!
“证据确凿吗?”秦风强压激动,追问。
“图谱清晰,比对严谨,我有九成把握!”郑怀远肯定地回答,“而且,我们在分析时,还发现污染物中含有微量的、一种用于化工管道清洗的特定络合剂,这种络合剂的使用,暗示泄漏可能并非简单的罐体腐蚀,而是与某种‘操作’有关!”
“好!立刻形成详细的书面技术分析报告,绝对保密!”秦风指令道,“刘市长会安排最可靠的渠道传递。”
放下电话,秦风长长舒了一口气。拳头微微握紧。对手以为用舆论就能将他逼入绝境,却不知道,他早已在技术的战场上,找到了破敌的关键证据。
尽管掌握了反击的利器,但秦风知道,此刻远未到亮剑的时候。舆论的压力依然如乌云压顶,赵达康等人的步步紧逼也仍在继续。他需要忍耐,需要在至暗时刻保持绝对的冷静和定力。
他重新坐回办公桌,开始起草向周海洋书记和市委的阶段性事故处置报告。在报告中,他客观汇报了应急处置进展,强调了供水安全已得到保障,同时,他郑重提出:“基于目前掌握的初步技术分析,事故原因可能比预想的更为复杂,建议市委批准成立由环保、公安、应急、纪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彻查泄漏源、泄漏原因以及可能存在的管理责任甚至其他问题。”
他没有在报告中直接抛出郑怀远的结论,而是用“原因复杂”和“联合调查”的提议,为自己接下来的反击埋下伏笔,也向周海洋传递了有更深层次隐情的信息。
写完报告,窗外天际已微微泛白。黎明将至,但此刻正是最黑暗的时刻。秦风感到身心俱疲,但眼神却愈发锐利。他知道,舆论的惊涛骇浪只是表象,真正的决战,在于证据与真相。他手中已经握住了撕破谎言的利刃,只需等待最佳的出鞘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