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逆流韶华 > 第336章 茶水写字

第336章 茶水写字(1 / 2)

月光如同一根纤细的银针,刺破夜幕,却缝合不了他内心的裂隙。

沈星河回到那间简陋的小屋,屋内的空气带着水汽的微凉。

他习惯性地拿起桌上的粗瓷茶杯,想在账本背面记下今夜的月色,指尖触到纸面,却是一片光滑。

前几天用茶水写下的字迹,早已在干燥的空气中蒸,不留一丝痕迹。

就像他那些精心布局的未来,一旦脱离了他这只看得见的手,便会悄无声息地消散。

他愣了片刻,随即自嘲地笑了笑。

他走到熄了火的灶台边,从灰烬里捡出一根烧得半截的炭条,吹去浮灰,重新翻开那本废旧的账本。

这一次,他没有去思考什么改变命运的宏大叙事,只是在背面空白处,用歪歪扭扭的炭笔写下:“六月十二,晴转多云,夜有月。

码头白鲳鱼一斤涨了两文钱。

东头王家小子今日娶亲,鞭炮声从早响到晚。”

这些琐碎的、毫无预知价值的记录,像散落在地上的谷粒,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然而,当他写下最后一笔时,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包裹了他。

这是他重生以来,第一次纯粹为“当下”

而写,为证明自己真实地存在于这一天,而不是作为某个宏大计划的执行者。

几天后的一个午后,房东那个扎着冲天辫的小孙子跑进屋里躲猫猫,好奇地翻开了桌上的账本。

孩子认字不多,却看得津津有味,末了抬起头,用清脆的童音笑道:“叔叔,你这写的都是些啥呀?不像我爷爷的账本,倒像……倒像有人在一天一天、慢慢地活着。”

沈星河闻言,身体猛地一震。

像有人在慢慢活。

是了。

前一世,他用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模型去预测、去设计、去掌控命运的流向,他活在未来,活在可能性里。

而如今,他用这潦草的、随时可能被擦掉的炭笔笔记,笨拙地证明着自己正在经历生活,而非设计生活。

他不再是那个站在时间上游的投石者,只是河中一尾顺流而下的鱼。

与此同时,在数百里外的城市里,林夏正在为她的“回音展”

忙碌着。

展览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来看展的人络绎不绝。

但林夏敏锐地现,许多人看完后,都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只是在留言簿上留下一句语焉不详的感慨。

于是,她在展厅的角落新增了一块展板,命名为“看不见的人”

,旁边放着纸笔和信箱,专门收集那些不愿署名的留言。

几天下来,信箱里塞满了纸条。

林夏一张张地展开,小心翼翼地录入电脑档案。

其中一张,字迹娟秀,写道:“我把他当年偶然提过的一张止咳药方烧掉了,但老伴咳了半个月不见好,我还是偷偷按着记忆里的法子去抓了药。

现在,他夜里睡得安稳多了。”

另一张用粗大的笔迹写着:“我儿子上个月出生,我给他取名叫‘启明’。

不是因为什么大道理,就是记得那个人闲聊时提过,最黑的夜里,只要看到启明星,就知道天快亮了。”

还有一张写着:“我以前是个会计,总觉得差一分钱天就会塌下来。

看了展,我辞职了,现在在乡下学着种菜。

我终于明白,有些账,是算不清的,也无需算清。”

林夏逐条录入,指尖在键盘上敲击着。

起初,她觉得这些都是沈星河留下的回音,是他的影子。

但录入得越多,她就越感到一种奇妙的变化。

这些话语的核心,已经不再是沈星河那个人了。

人们记不清他的长相,淡忘了他具体做过什么,甚至会刻意烧掉与他有关的物证。

但他所倡导的那些东西——顺应自然的疗愈、在黑暗中寻找希望、放下对精准的偏执——已经像空气中的蒲公英种子,悄然落地,化作了无数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成了他们自己的选择和故事。

他不再是一个具体的“谁”

,而是一种无形的“如何”

林夏关掉文档,默默地将这一栏的内部档案名,从“看不见的人”

悄悄改成了“影子集”

然后,她站起身,走到那面空白的展墙前,拿起一支炭笔,在墙上画出了一道斜斜的、被拉得很长的人影。

影子的轮廓模糊不清,仿佛随时会融入墙壁,但它的末端,却坚定地指向窗外,指向远方碧绿的田野。

而在沈星河的老家,沈建国正坐在社区活动中心的折叠椅上,参加一场退休老技工座谈会。

轮到他言时,主持人热情地介绍:“下一位,是咱们厂的老宝贝,沈建国师傅!

当年校办工厂那套轰动全市的节能改造方案,沈师傅可是关键人物!”

掌声响起,沈建国站起身,有些局促地摆了摆手:“不敢当,不敢当,功劳是大家的

最新小说: 穿成冷宫弃妃,我在后宫开小卖部 穿书八零:我在海岛搞科研 绝对权力 箱子里的战锤40K 人到中年,我的收入能随机倍增 直播反串:我一笑倾城,掰弯全网 继兄宠我掌心娇,亲哥红眼悔断肠 从宠物店开始 平妻?狗都不当,满塘大佬不香嘛 重生后女帝拿了美强惨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