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逆流韶华 > 第279章 谁吃糊饭谁就是厨子

第279章 谁吃糊饭谁就是厨子(2 / 2)

>饭盛出来时,锅底结着厚墩墩的焦壳。

外卖员用勺子刮下一块,放进沈星河准备的饭盒里,又摸出笔在守则本上添了句:"

吃了这顿的,就是下一轮值。

"

他抬头时,雨水顺着睫毛往下淌,"

我跑单时总路过这条巷,总闻见米香。

今天我也成送香的人了。

"

他收拾好外卖箱要走,忽然转身冲沈星河举了举头盔:"

对了,您这锅,明儿我同事说要来试试。

他说他奶奶教过他烧糊饭,说是带着烟火气的乡愁。

"

雨停时,守则本上多了三行新字。

沈星河蹲在锅前,看最后一缕焦香散进晚风里,手机在裤袋里震动起来。

"

星河!

"

沈建国的声音带着少见的激动,背景音里闹哄哄的,像是有很多人说话,"

社区今天搞糊锅节,三十多口锅排成一排,全是老百姓自家带来的!

王主任非让我当主持,我念到你名字的时候,大家没鼓掌,全蹲在锅前刮锅底——"

电话里传来一片细碎的刮擦声,像春蚕啃食桑叶,又像雨丝敲打青瓦。

沈建国的声音忽然低了下去:"

你妈要是在,肯定也想刮一回。

她最爱听这声儿,说像像咱们家的锅在说话。

"

沈星河闭了闭眼,眼前浮现出母亲的模样。

她系着蓝布围裙,踮脚刮锅底的焦壳,回头对他笑:"

阿河,这焦锅巴留给你当零嘴。

"

那时他总嫌焦壳硬,现在却觉得,这声音比任何音乐都动听。

深夜,他翻出母亲的白瓷饭盒。

盒身有道细细的裂纹,是他十岁那年摔的,母亲用金漆描了道金边,说"

破了的碗才盛得住岁月"

他用软布轻轻擦着,连盒底的米粒残渣都没擦掉——那是母亲最后一次用它盛饭留下的。

木匣是他下午在旧物市场买的,檀木做的,带着淡淡的香气。

他把饭盒轻轻放进去,提笔写了封信:"

这饭盒不传手艺,只传胆量——敢烧糊的人,才敢回家。

"

房东老太太来取木匣时,正端着碗刚煮的酒酿圆子。

她接过木匣,没问里面装着什么,只说:"

我知道,这种盒子,得留给饿过的人。

"

她的手背上爬着老人斑,却把木匣捧得很稳,像捧着什么珍贵的火种。

离开旅社那天,沈星河只背了个双肩包。

他站在巷口最后望了一眼,新搬来的房客正蹲在锅前做饭,火光映在院墙上,晃出个歪歪扭扭的"

星"

字——是用树枝划的,和当初铁桶炉上的"

等星来烧"

一个笔迹。

他没打招呼,转身走进夜色。

路灯把影子拉得老长,路过第三个路口时,手机震动起来。

林夏来张照片,是社区群的消息,有人上传了张锅底特写,焦痕里隐约拼出个"

河"

字,配文:"

星哥的火,烧到河这儿了。

"

沈星河笑了,打开备忘录,把"

支炉计划"

的文档逐条删除。

那些曾经写满"

选址备料应急方案"

的纸页,此刻在屏幕上化作细碎的光点,像极了母亲饭盒里的焦屑。

他把录音笔塞进包底,那里面存着这些年借火人的故事——现在,故事该由新的守火人来续写了。

长途车站的广播响起时,他习惯性摸向背包侧袋。

指尖触到录音笔的金属外壳,忽然顿住。

他望着候车厅里行色匆匆的人群,忽然想起陈阿婆的笑脸,想起外卖员刮锅底的声响,想起巷子里飘了二十年的米香。

有些火,烧着烧着,就忘了是谁点的。

但总有人记得,该把火种传给下一个人。

最新小说: 上错婚车,错娶千亿女总裁 看见弹幕后,绿茶小姐又在装柔弱 惠妃不想养崽(清穿) 喂养祖宗后,我打造了顶级豪门 体育及其生存 我们[暗恋] 渣男搞大替身肚子,我转身高嫁京圈太子 结婚三年仍完璧,改嫁糙汉就多胎 我可不是东京文豪 雷神大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