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被风刮走,人老了,最厌恶的就是苦情戏感情牌。
下张纸上是几行潦草的字迹,就像海水里招摇的水草,尽情地舞动着它们妖娆柔软的身姿,相当辣眼睛。
这当然是味忍的写字风格了,其中的神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的大抵是箫飒保重,徒弟不能陪他走下去了之类的豪言壮语。
箫飒摸着良心,不能责怪味忍,写成这样已经是他好好练过字帖的水平。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他和凌沉写的字数是两个极端,一个长篇大论,一个数来数去只有一百多个字。
内容上一笔带过,和凌沉一样对为什么扔下他这件事避而不答,只写了几行似乎忍饥挨饿的字,要是有图有真相,箫飒保证会将他的字视作重中之重的宝藏。
终于轮到重头戏——孟婆的亲笔信了,她也写了好多页,三个人写的信加起来快要把信封撑裂。
箫飒在孟婆的信中找到了解释这一系列事件的原因,当真令他大吃一惊。
孟婆说箫飒你已经大概粗略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了吧——到此为止,箫飒摸不着头脑,按理来说,大脑是在头脑风暴,但是他不知一星半点。
箫飒什么也没了解和领悟到,正好和她希冀的那样相反。
这是正常合理的事,箫飒是个反应迟钝老枝横虬的老年人,有时会有点痴呆。
孟婆开头提到孟婆汤,她说当晚箫飒喝了孟婆汤,然而箫飒脑海里却没有他昨晚喝了孟婆汤的概念,这对他来说是个遥远的虚假说法,像是孟婆有意误导他往错误的方向思考?
可是事到如今,孟婆还有什么可隐瞒和欺骗他的?
假设孟婆说的是真话,箫飒就该好好想想昨晚做过的事了。
上了舰船后,他从头到尾一直和三人相处,他们没有下手的机会,更谈不上将箫飒捆绑起来喂他喝汤,这点证据力证了箫飒是在光明正大的情形下喝的孟婆汤。
喝的茶是无味的纯净水,箫飒确保这其中没有任何的添加。
那几十年过的是缺医少药、缺盐少油的苦日子,要是水中有一点点异常的添加,他敏感的味蕾都能觉察出这其中微弱的变化。
年纪上来各个知觉都退化麻木了,味蕾是他引以为傲的。
他想得快头痛欲裂,错,到底出自哪里呢?
不对!箫飒忽然想起晚餐时喝的豆腐汤,这就代表他解开了这个谜团。
晚饭是孟婆操办的,谁也不知道她待在厨房的那段时间内做了什么。
那盘豆腐汤甚至比普通人熬制的肉汤还要鲜美几分,箫飒那时就该发现这是孟婆汤的,孟婆熬的就是孟婆汤
他那会儿刚上舰船,想起好日子来了,往后再也不用吃烤地瓜因而乐得疯脱了形,就放下来戒备之心,一口一口喝着豆腐汤,那会儿没什么好奇怪的。
如今回想起当时的糊涂,箫飒就心烦意乱,若是孟婆想置他于死地,那真是再简单不过,喝了孟婆汤有什么后果可想而知。
箫飒在此之前曾以为孟婆只会用大锅熬肉汤,没想到她能将家常菜拿捏到位,这也是他没注意的原因。
豆腐汤是孟婆汤改头换面的伪装,要怪就怪当时他太贪嘴,没有留心去注意他人的表现。
事后诸葛亮的他想起一个破绽,孟婆和凌沉都没有喝汤,只喝了一点点孟婆汤的味忍,也急急忙忙回去睡觉了。
喝了孟婆汤不是立即昏迷不醒的,箫飒是在他们统统走后觉得眼皮沉重身心乏累,才毫无戒备回到房间睡觉的。
到此刻他的身体也没什么不适,就是脑子晕沉沉想躺在船上睡,那会儿只当是走了这么多天人累了自然的生理需求,从来没想到他中计了。
从小到大,他一直是个大大咧咧的人,这点缺陷似乎与生俱来,后天难以改变。
孟婆和凌沉提前走开,就是因为要商量箫飒睡觉之后,该怎么样处理他的去向。
要多一个帮手,他们索性把饭桌上喝了点暖身酒恹恹欲睡的味忍吵醒,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欠一股把箫飒吹得心烦意乱的东风。
依照长达几年的计划行事,他们将睡梦中的箫飒抬到放在甲板上的小船上,搬动的过程中凌沉和味忍大手大脚,当然这和他们底气十足有关。
箫飒喝了孟婆汤,旁人闹出多大的动静他都将沉睡不醒下去,睡着的他对外面世界的一举一动没一丝丝的察觉,直到孟婆汤的药效失效,这就是他被人挪到小船上还一无所知的原因。
随后孟婆施法,将箫飒送到外海……也就是说孟婆用自身的法力将箫飒送出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