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奇书(4 / 5)

义之中浮沉,身为礼部尚政十余载,自以为已读遍诸注,精通义理。”

“可今日细观此纲,方知自己不过读熟旧说,未曾真得其中要义。”

“此书,不止为科举而作,实乃一部——通古达今之奇书。”

此言一出,堂中数人皆抬首,眼中俱露异色。

奇书!

这是何等评价?

能得“奇书”二字者,千年来不过寥寥。今由许居正而出,又是在这场惊世变革之际,更添一份分量。

“许公所言极是。”李安石神色郑重,“此书之后,陛下改题之策,便不再是空谈妄改,而是有所本、有所成、有所据。”

魏瑞亦道:

“我在翰林所中试阅策文多年,常见士子空谈仁义,不知礼仪为何;论政亦脱离时务,不识法条为何物。此书若能列入讲读纲本,必可整顿士风,定士心。”

“这便是‘为官之本’与‘读书之道’的合一。”郭仪喃喃道,“我甚至觉得,将来朝中官员皆应试读此纲,再予任用。”

堂中诸人交相发言,一时之间,竟似在策划一场极大的制度革新。

就在众人激辩之际,许居正却倏然抬手,一言截断诸声。

“此书,我要亲自摘录一遍。”

众人一怔。

霍纲疑道:“许公何意?”

许居正淡淡一笑,眼中却有一抹隐隐敬畏之色: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阅此书,如饮醍醐,字字灌顶,却又有一层深意,每阅一章,便觉自己心有所动。此书,非但可教人,也可警己。”

他顿了顿,语气郑重,“若不亲手抄录一遍,只怕记不全、悟不透。”

这一番话,听得众人神色皆变。

魏瑞喟然道:“许公已年近七旬,竟愿亲手抄录全文……如此敬意,我等岂敢怠慢。”

李安石笑道:“那我便陪许公一道。许公摘录,我注旁批,逐句详议,日后传予我等门生,亦是福泽。”

霍纲捧腹笑道:“好!我虽不擅章句之辨,但若有笔墨之需,我来研墨添纸,也算尽份力。”

堂中顿时笑声四起,却无一人嘲笑,皆是肃然附和。

一时间,竟似回到了那些年少年登科时,那些纯粹为义理、为经义、为理想而伏案抄书、秉烛夜读的清苦岁月。

这本《国学纲要》,不止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科举制度,更唤醒了这些老臣心中,那个早已沉睡的“士心”。

窗外夜色已深。

却无人思归。

烛火在案前摇曳,映着那本沉静安坐的书卷,仿佛金光流转,照亮了即将到来的风云巨变。

许府之内,夜深更静。

案上灯火犹盛,烛影映照着众人神色,疲惫虽有,兴致却未减分毫。

自《国学纲要》通读完毕后,堂中几位宿老皆神情凝重而兴奋。

一部纲要,竟能让他们这些读经数十年、注解数十卷的老臣,生出“重新读书”的冲动——这样的奇书,已不知多少年未曾一见。

“这一部《国学》,已叫人不能再以‘少年天子’视之。”郭仪轻声道,语气里,竟多了几分难掩的敬畏。

“如此气象,恐怕不只是早年蓄意布局。”李安石拈须沉吟,“能通经义、晓政事,兼解礼制人伦,三者皆成者……古来有几?”

“他不只是将国学之纲写成了讲义之本,更把百年弊病,一一贯通揭示,”霍纲缓缓点头,“此人,若非天子,只怕也是大儒。”

此话一出,堂中再无人接话,唯有一室静默,皆是沉思。

须臾之后,许居正起身,踱步至书案之前,目光落在另一堆厚重书册之上。

那正是——《术算纲要》。

相比《国学纲要》的典雅素净,这一册封面以黑墨书就“术算”二字,笔画遒劲,锋锋带角,宛如钩戟交错,寒气逼人。

“既然国学已阅,”许居正缓缓道,“那接下来,便看这《术算》一科。”

“算学之道,自太宗年间始列贡试,从未为正科。”魏瑞轻叹道,“如今竟列为五科之一……可见陛下志在‘实用’,非但‘风教’。”

“可即便如此,若所编之纲无所成体,只怕‘列而无用’,反引讥评。”郭仪仍存几分谨慎,“这术算一道,难者在‘不可虚讲’,陛下真能以一人之力,撰成其纲乎?”

“若非亲眼所见,我亦不信。”霍纲露齿而笑,“可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这些列强,欺朕太甚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衰神小王爷的福运团宠妻 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 三国大军湿家 皇上,您发配边疆的废物称帝了! 一梦维艰 大宋闲医 诗仙,神医,商圣,镇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