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奇书(3 / 5)

还有一丝不甘。

终于,他低声开口。

声音沉如哑钟,回荡在空荡的书房中:

“难道……真的要走这一步么?”

他缓缓坐下,凝视着手中那封信。

良久,他不知想起了什么,忽地低笑了一声,却比哭还要难听。

“原以为……此局是我收手之计。”

“如今看来……却成了最后的退路。”

他将信放在案上,手掌覆上,却迟迟没有揭开封口。

风从窗缝挤入,吹动案上灯烛,烛焰摇晃,那朱雀之影仿佛也在无声舞动。

王擎重闭上了眼,良久,良久。

那信封依旧未开,可他的神色,已然不再是方才宴上的自负,也不再是厅中众人散去时的惊惧。

那是一种极深的、决绝的静。

仿佛棋局已穷,剑已出鞘。

他喃喃低语,几不可闻:

“既然你赢了这一局……既然你要斩尽杀绝,那就不要怪我了。”

书房之外,夜色已深,远处宫灯渐起,钟鸣隐隐。

这一夜,王府再无灯宴。

唯有那枚信封,静静躺在灯影之中,等候着一个无人知晓的命运回响。

夜深灯寒,许府堂中却依旧灯火通明。

书案上堆满书卷,书卷之间夹着细密批注与翻阅痕迹,几案之旁,茶盏冷却未换,数人仍捧卷凝神,竟无一人倦意生起。

正堂之内,早已不见最初翻书时的轻蔑与狐疑,众人神情肃然,气氛如同早朝之上一般凝重。

他们——都沉浸在这本名为《国学纲要》的书册之中。

许居正最后翻完一卷,轻轻将书合上,长长吐出一口气,仿佛心头压着的一块巨石终于落地,却又像是忽而登临高峰,远眺云海之巅,有震撼,有敬畏,有久久难以言喻的澎湃。

他放下书卷,抬起头来,目光扫过一屋老臣,声音低沉却坚定:“此书……无一错字,无一疏漏。”

霍纲闻言,正好翻至末篇“问礼总览”,长篇文义将百家礼制杂而合之,归为三统九纲,一目了然,几近成体系之大观。他拈起书角,轻轻一弹,发出纸脆之音,感叹道:

“不仅无误,且篇篇皆可称精妙。我翻阅了整整七卷,竟未能找到一处值得删改之语。”

李安石倚案而坐,指间的笔在桌上轻敲两下,低声喃喃:

“最难得的,不在于文理周全、架构完备,而在于其注解独出机杼,非寻常记诵之言,而是自有真义——是‘读过’,更是‘悟透’。”

他将一页书摊开放在案上,那是《礼制本心》一篇中的注解条目,其引“太仪·宗法”一章,简述先王以宗法定礼之意。萧宁所附注语云:

“人礼之始,本于亲亲;而政礼之极,归于敬上。若只知以等差为纲,而不知亲情之本,便失其仁;若只以仁义施下,而不明上下之序,便失其法。君子为政,当以亲为始,以敬为终。”

这段注解,既不以文华取胜,也无旁征博引,却将古礼之精髓以极简之语剖析而出,字字如刀,直透士人治政之本心。

李安石面露沉思之色,低声道:“此章一出,我这十年来研《太仪》,竟似未曾真懂。”

他语音虽轻,言辞却足以令堂中震动。

李安石何人?他的实力,大家在朝堂之上,可是见过的!

如今竟当着众人之面承认“未曾真懂”,其中分量,可想而知。

魏瑞则将手中书卷缓缓合上,正色道:“我曾阅注本不下十数种,但这本《国学纲要》却令我第一次觉得:‘解经’之义,不在引言,而在对时。陛下之注,皆有今用,不失其古,而合其今。”

郭仪也轻叹道:

“他不仅知‘何以言’,更知‘何为政’,这是读经者中极难得之悟。我翻至《义礼通变》一篇,其中论‘礼不可泥古,亦不可逐俗’一条,其引旧例又附今议,竟将礼法演进说得如此通透,实是前所未见。”

他抬起头来,目光严肃:“若此书面世,世人知之,必将传为士林之范本。”

“陛下之能,非止为君也。”霍纲道,“此书之下,便是名师。”

许居正沉默不语,良久,他轻轻起身,绕案数步,最终回身立于堂中中央,望向桌案之上那本《国学纲要》。

沉思片刻,他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近乎感慨的敬佩:

“我许某人,半生于经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农民将军 三国大军湿家 衰神小王爷的福运团宠妻 皇上,您发配边疆的废物称帝了!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诗仙,神医,商圣,镇国公!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 一梦维艰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