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 > 第1089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第1089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1 / 4)

    “这个秦大宝说的没有错,以前即使有一些斗争,也不过是在暗处使使手段,不伤人性命,这次的枪声一响,算是开了先例,以后的斗争手段就会升级了。

    不过,陆建邦和秦大宝,毕竟眼光太窄,格局小了,斗争升级,才是我的目的,四清运动仅仅是触及灵魂是不够的,一定要触及到肉体。

    从今天起你的立场要变,要大力拥护四清五反运动,一定要旗帜鲜明,而且态度要激烈,把这次运动上纲上线,

    这样的话,我就能拉下来一大批的人,然后......

    雪后的南锣鼓巷静得能听见屋檐滴水的声音。晨光斜照在记忆驿站斑驳的门匾上,那块写着“春泥计划”的铜牌被昨夜火焰熏出一圈淡淡的金痕,像是某种古老的印记。大宝站在门槛内,手里捧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目光落在门外那一串新留下的脚印上??它们并不通向某一家店铺或住户,而是沿着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仿佛有人走过了整条巷子,只为留下存在过的证据。

    他忽然想起苏婉清日记里的一句话:“足迹比碑文更真实。”

    手机震动起来。是张晓梅发来的消息:“成都这边有个老工人找上门,说他父亲曾是铁路局调度员,1960年冬天亲眼看见三节闷罐车厢从甘肃拉来‘病退人员’,实际全是饿得走不动的老百姓。车门打开时,里面已经没人会动了。”后面附了一张泛黄的照片:一列锈迹斑斑的绿皮火车停在荒站台,车身上用白漆写着“专运”二字,而车窗缝隙间隐约伸出一只枯瘦的手。

    大宝回了一个字:“收。”

    他知道这张照片一旦上线,又将掀起波澜。但他也明白,此刻已无退路。自从《沉默的坐标》播出后,全国各地类似的信息如雪崩般涌来。有人寄来母亲临终前口述的录音带,讲述如何把死去的孩子埋在家门口菜园下,怕被人发现后说“破坏耕地”;有位退休医生匿名寄来当年医院内部统计表,显示某县1961年人均日摄入热量不足400卡,却上报为“群众情绪稳定,营养充足”。这些材料不再只是孤证,它们正在彼此呼应,织成一张无法否认的历史之网。

    当天下午,林小满带着两名“记忆守护人”学员来到驿站。她们刚完成对河北某村的走访,带回一段视频:一位九十二岁的老太太坐在炕上,颤巍巍地从枕头底下摸出一本破旧账本。“这是我家记的‘人名簿’,谁死了,哪天死的,怎么死的。”她翻到一页,指着几个名字,“这三个是我弟弟妹妹,最小的才四岁,饿急了吃观音土,肚子胀得像鼓……我娘抱着她哭了一夜,第二天就疯了。”

    视频末尾,老人突然抬头直视镜头:“你们要是不说,以后的人就会当没这回事。可我们记得,记得清清楚楚。”

    会议室里一片沉寂。一名年轻学员低声问:“老师,我们现在做的,是不是就是在对抗遗忘?”

    “不只是遗忘。”大宝摇头,“是系统性的抹除。他们不怕苦难被提起,怕的是苦难被归因。怕人们意识到,不是风雪太猛,而是屋梁早就腐朽。”

    正说着,电脑警报响起。SWQ平台监测到一组异常数据流??某个境外IP地址批量下载“青年营”学员提交的家庭口述记录,并试图反向追踪受访者住址。技术团队立即启动应急协议,切断连接并加密所有敏感信息。但这次攻击让所有人意识到:这场运动早已触动某些深埋的利益链条。

    当晚,大宝独自留在驿站整理档案。窗外寒风呼啸,屋内只有台灯照亮桌角一堆未分类的信件。其中一封没有署名,信纸边缘焦黑,像是从火中抢出来的。内容只有一段话:

    >“你不知道的事还有很多。比如1959年秋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人处绝境 你选白月光,离婚撤资你哭啥? 演的越惨我越强,粉丝求我别刀了 渣男新婚日出轨庶妹,我怒嫁竹马 闷骚前男友空降,成了我老板 开局成为老登让精神小妹崩 系统迟到十年,中年老登崛起 你绿我我绿你一起哭唧唧 人途亨通 开局1958荒年,我带着生产队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