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土地重新属于真相,属于记忆,属于每一个曾被忽略的声音。”
掌声雷动。
施工队进场第一天,就在院子西南角挖出一块石板,下面埋着一只陶罐。打开后,竟是沈昭早年手写的诗稿残页,其中有两句格外清晰:
>“纵使长夜无尽,
>我亦燃心为灯。”
我们将这两句镌刻在分馆主厅墙上,下方设一盏长明灯,永不熄灭。
五月一日,“回声计划”迎来第一百五十场讲述会。这一次,我们做了前所未有的尝试:联动全球华人社区。纽约、伦敦、东京、悉尼的华人书店同步举办读书会,共读《给未来教育者的十二封信》。
北京主会场,我邀请陈明远亲自朗读第七封信。当他念到“真正的知识,始于疑问,终于良知”时,全场起立鼓掌。直播画面显示,大洋彼岸的听众也在同一时刻集体起身。
那一刻,我知道,这场运动早已超越地域,成为一种精神共振。
活动结束当晚,我再次来到办公室。窗外月色如水,老槐树影婆娑。我翻开最新一期的留言簿,看到一页稚嫩笔迹:
>“老师,我奶奶说她年轻时烧掉了一封很重要的信。现在她每天都后悔。我想告诉她,没关系,我们可以再写一封。”
>
>??小学生李思源
我合上本子,走到窗前。
手机震动,是周野的消息:“‘萤火协议’升级完成。现在,任意两台参展设备不仅能共享内容,还能自动生成本地化叙事版本。比如,在西北地区自动加入方言朗读,在校园场景插入学生问答互动。”
我回复:“所以,就算有一天我们都不在了,它还能自己活下去?”
他回:“只要还有人愿意听,故事就不会结束。”
我笑了笑,抬头望天。
星辰浩瀚,一如五十年前那些躲在暗处执笔的人心中所见。
风穿过南锣鼓巷,吹动门楣上的铜铃,叮当一声,像是回应,又像是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