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 > 第1045章 就挑人多的地方打你脸

第1045章 就挑人多的地方打你脸(3 / 4)

经济学”登上热搜,无数网友留言:“原来我们今天的某些困境,五十年前就有人看透了。”“这不是攻击,这是诊断。”“请让我们继续听下去。”

    然而风暴也随之而来。

    第四天清晨,纪念馆官网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页面一度跳转至黑底白字标语:“历史不容翻案,秩序高于自由。”同时,三家合作媒体临时撤下专题报道,理由是“接到上级通知”。

    更严重的是,教育部徐怀民老先生来电,语气沉重:“‘倾听日’试点暂缓执行。文件没收回,但地方反馈说……压力很大。”

    我握着电话,指节发白。

    挂断后,我独自走进地下展厅。那里正连夜布展新一批文物:哈尔滨陈父留下的课堂笔记、伊犁李志国种梅的日志、杨素芬收藏的病人录音带标签……每一件都在诉说同一个主题??**普通人如何在夹缝中保存真实**。

    我在一面墙上挂上新题词:“有些真相,不怕慢,只怕断。”

    傍晚,周野带来一条意外消息:柏林节点成功触发“萤火协议”自保机制,所有备份内容已在海外十二所大学图书馆同步存档,并生成公开索引。“就算国内全删,”他说,“十年后的孩子们依然能找到。”

    我苦笑:“可我们要的不是留给未来,而是改变现在。”

    他看着我,忽然说:“也许,我们可以换种方式讲。”

    “怎么说?”

    “不提名字,不说年代,只讲故事。比如,把《沉默经济学》改写成寓言,用‘某个村庄’代替‘某个时代’,用‘长老会议’影射‘决策机构’。让读者自己联想,而不是直接对抗。”

    我怔住,随即明白了他的意思。

    第二天,我们推出系列短篇小说《巷口人家》,署名“佚名”,首发于项目组公众号。第一篇《灯不亮的时候》,讲一个小镇每逢雨夜就停电,居民渐渐习惯摸黑生活,直到一个小女孩坚持每天点亮蜡烛,并问大人:“你们真的看不见吗?”

    文章末尾附一句按语:“本故事灵感来源于真实事件,具体时间地点已不可考。”

    反响惊人。短短两天,转发量超两百万。评论区炸开锅:“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我爷爷也总在半夜偷偷写东西。”“现在还有地方不敢提某些年月。”

    更有意思的是,许多语文老师自发将其引入课堂,组织学生讨论“蜡烛象征什么”“为什么大人们不愿开灯”。有学校甚至排演了同名话剧。

    一周后,《人民日报》旗下文化周刊刊登一篇评论文章,题为《寓言的力量:当现实难以直述时》,文中未提我们项目,却明确肯定“通过文学形式探讨社会记忆的尝试具有积极意义”。

    风向悄然松动。

    与此同时,“希望之匣”小程序迎来第十五万条留言。一位匿名用户写道:“我父亲是1970年被打成右派的教师。他死前最后一句话是:‘告诉孩子们,我不是坏人。’今天我七十岁了,终于敢写下这个账号。谢谢你们,让我替他签了个到。”

    我读完,泪流满面。

    四月中旬,我们迎来又一个重要时刻:南锣鼓巷37号旧址修复工程正式启动。市文物局正式将其列为“近现代思想遗产保护点”,并批准建立“沈昭与沉默者纪念馆”分馆。奠基仪式上,陈明远作为家属代表致辞。

    他说:“我父亲一生没发表过一篇论文,没获得过一次表彰。但他留下了三百二十七段录音,四十八本笔记,和一颗始终跳动的心。今天,这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重生成亲夜换嫁后,将军的白月光杀疯了 父子另娶我另嫁,短命夫君长命百岁了 怎么办!高冷首长一亲就红温 纯阳圣体,专治美女各种不服 醉钓!小公主一撒娇,九爷疯狂心动 二选一被弃?我改嫁冷面皇叔成娇宠 末世红月,影子活了 渣夫婚外养崽,她继承顶级豪门嫁权少 渣夫让我守空房,我嫁太子显怀了 被推给冰山女总裁后,我不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