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抬起头,他的心里一直在天人交战,自己的空间土地养活全国的人都没问题,可是怎么拿出来粮食。能够不让人怀疑呢?
大宝不想因为自己的圣母心,而给家里人招祸,
老爷子的脸一板,低声说道,
“大宝,我知道你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本事,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你才这么痛苦,但是我告诉你,这天下奇人异士多了,为什么在最危难的时候没有人站出来挽救苍生?
那是因为…”老爷子的声音严厉了起来:“那些出来挽救苍生的人没有一......
林淑芬坐在研究中心的办公室里,窗外的南锣鼓巷依旧热闹非凡。街道上人来人往,老北京的烟火气与现代都市的节奏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从未停歇。她望着窗外,手中握着一封刚刚拆开的信。信纸上的字迹略显潦草,但笔锋坚定,是来自朝鲜的一位老通讯员遗属的回信。
“林老师,感谢您千里之外还惦记着我们。我父亲的日记已经整理好,如果您愿意来,我可以亲自交给您。这些文字,是他的生命,也是我们的记忆。”
林淑芬轻轻将信折好,放回信封。她知道,这又是一段尘封已久的故事,等待着被唤醒。她拿起电话,拨通了项目组的负责人。
“老张,朝鲜那边有回应了,我打算尽快过去一趟。你这边安排一下行程,联系一下当地的学者和翻译团队。”
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明白,林老师。不过朝鲜那边手续比较复杂,我这边已经联系了大使馆,估计下周能办妥签证。”
“好,那就下周出发。”林淑芬语气坚定。
放下电话,她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楼下“记忆之屋”的入口。那里已经排起了长队,一群中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排队入场。他们脸上带着青春的朝气,眼神中透着好奇与期待。林淑芬微微一笑,心中却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
她知道,这些年轻人中的大多数,可能一生都不会真正理解战争的残酷。但她的使命,就是让他们知道,历史从未远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影响着今天的世界。
她转身回到办公桌前,打开电脑,开始撰写一篇新的文章。题目是《战地通讯员:沉默的见证者》。她在文中写道:
“他们不是战场上的指挥官,也不是冲锋陷阵的士兵。他们只是记录者,是战争中那些被遗忘的声音的传递者。他们的笔,比枪更锋利,因为他们留下的,是真相,是记忆,是人性的温度。”
写到这里,她停顿了一下,抬头望向窗外。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桌面上,温暖而明亮。她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日子,那时的她,也像这些年轻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期待,对世界充满好奇。
可命运却将她引向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她轻轻叹了口气,继续敲击键盘。
“每一个战地通讯员,都是历史的守夜人。他们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废墟中寻找希望。他们的文字,不只是记录,更是一种责任。”
文章写完后,她将它发给了几家国际学术期刊。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篇学术论文,更是一封写给世界的信。她希望,这封信能唤醒更多人对战地通讯员的关注,也能让更多人意识到,战争留下的伤痕,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深。
几天后,林淑芬启程前往朝鲜。这次的行程比她预想的要复杂得多。由于国际局势的紧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