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 > 第133章 黄巢:写菊花里的唐末“狠人”

第133章 黄巢:写菊花里的唐末“狠人”(3 / 4)

想。

    他在长安城里贴出告示:“黄王起兵,本为百姓,不像李家皇帝那样欺压你们,你们不用害怕。”他还下令,让手下的士兵把官府仓库里的粮食拿出来,分给老百姓。那几天的长安城,到处都能看到老百姓拿着粮食,脸上带着笑容,大家都以为好日子就要来了。

    可没过多久,事情就变了。黄巢的队伍里,大部分都是农民和盐贩,他们没读过多少书,也没见过大世面。进入长安之后,很多人都被城里的繁华冲昏了头脑,开始抢劫富商的钱财,霸占官员的房子。甚至有一些士兵,因为一点小事就跟老百姓起冲突,动手打人。

    黄巢一开始还管一管,队伍实在太大了,他根本管不过来。而且,那些跟着他打天下的兄弟们,觉得自己立下了汗马功劳,享受一点也是应该的。渐渐地,黄巢也放松了对队伍的约束。

    他在长安城里称帝,建立了“大齐”政权,给自己起了个年号叫“金统”。他把皇宫里的美女、财宝都据为己有,每天都在皇宫里喝酒、赏花,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跟兄弟们同甘共苦了。

    他还下令,凡是唐朝的官员,不管是好是坏,都要杀头。有一个叫郑畋的官员,本来想投降黄巢,可看到黄巢这么残暴,就偷偷跑了出去,组织了一支反抗军。其他地方的唐朝将领也纷纷响应,开始围攻黄巢的队伍。

    黄巢这才意识到,自己错了。他以为打下长安就万事大吉了,可他忘了,老百姓跟着他起义,是为了过上好日子,而不是为了换一个暴君来欺压他们。他想起当年写的诗,想起那些举着菊花旗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们,想起那些欢呼着迎接他进城的老百姓,心里充满了悔恨。

    夕阳下的“僧衣客”:是归隐还是逃亡?

    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黄巢的队伍在各路唐军的围攻下,被迫撤出了长安。他带着残兵败将一路向东,想要回到山东老家,唐军紧追不舍,他的队伍越来越少。

    在一个叫“泰山”的地方,黄巢的队伍被唐军包围了。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黄巢的兄弟们死伤殆尽,剩下他一个人。他穿着一身破烂的铠甲,躲在一个山洞里,看着外面的夕阳,心里一片茫然。他不知道该去哪里,该做什么。

    就在这时,他听到山洞外传来了一阵钟声。他顺着钟声走出去,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寺庙。寺庙的门口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法华寺”三个字。黄巢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进去。

    寺庙里的老和尚看到他,并没有感到惊讶。老和尚给了他一件僧衣,让他换上。黄巢穿上僧衣,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曾经那个穿着黄金甲、威风凛凛的大齐皇帝,现在竟然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和尚。

    老和尚对他说:“施主,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现在的你,不是什么皇帝,也不是什么义军领袖,只是一个看破红尘的僧人。”黄巢点了点头,留在了法华寺里。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见过黄巢这个“大齐皇帝”。但在民间,却流传着一首据说是黄巢写的诗: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有人说,这首诗是黄巢晚年写的。他在寺庙里待了几年后,忍不住下山去了洛阳。他走到天津桥上,看着夕阳西下,想起当年骑着马在战场上飞奔的日子,想起穿着黄金甲走进长安的场景,心里感慨万千。路过的人,没有一个认识他,因为他只是一个穿着僧衣的老人。

    也有人说,这首诗不是黄巢写的,是后人编造的。因为根据史书记载,黄巢在泰山被唐军包围后,自杀身亡了。还有人说,他是被外甥杀死的,外甥拿着他的头颅去唐军那里邀功请赏了。

   &nbs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挺孕肚守寡后,错嫁的亡夫回来了 被废三年后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大明补牙匠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