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校园小说 > 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 > 第84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84

第84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84(1 / 2)

    光契之约

    苏昭宁第一次见到顾明川,是在城中村的公益画室。初夏的蝉鸣漫过斑驳的砖墙,她蹲在画架前调颜料,指尖刚触到一支干涸的钴蓝,身后就传来清润如晨光的声音:“颜料要加松节油稀释,比例1:3,你看这管壁上的刻度,之前有人标过配比。”

    她回头,撞进一双盛着柔光的眼。男人穿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袖口沾着淡紫色的颜料,怀里抱着本摊开的《哥林多后书》,书页停在“那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的神”那一节,书脊上贴着张极小的十字架贴纸。“我叫顾明川,”他指了指她面前空白的画布,“你是来教孩子们画画的志愿者?看你调颜料的手法,像是第一次来。”

    苏昭宁愣住。作为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她最近总陷在自我怀疑里——主导的“困境儿童艺术疗愈”项目募集不到资金,合作的机构催着停办;带孩子们画画时,有个自闭症男孩总把颜料涂满整张画布,她却不知道该如何引导;连导师都劝她“别浪费时间在这些没回报的事上”。她像块被黑暗包裹的画布,直到上周在教堂听到牧师讲《哥林多后书》4章,那句“光从黑暗里照出来”像支画笔,在她心里描出微光,才让她找到这处公益画室,想试着用色彩为孩子点亮一点光,却没想过会遇到这样一个人。

    “我叫苏昭宁,”她攥紧手里的画笔,指尖沾着未调好的颜料,“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孩子被困在黑暗里,我却连一束光都递不进去?就像我想帮他们用色彩表达自己,却连理解他们的画都做不到。”

    顾明川放下圣经,从帆布包里取出一本画册,里面是他带孩子们画的作品——有个失明的小女孩,用触觉分辨颜料的质感,画出了“彩虹的温度”;那个总涂满画布的自闭症男孩,在他的引导下,画出了“妈妈的怀抱”,深蓝色的底色里藏着一点暖黄。“你看这幅画,”他指着男孩的作品,“孩子的黑暗不是空无一物,而是藏着没被看见的光。就像经文里说的,‘神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我们要做的不是强行‘照亮’,而是陪着他们,等他们自己把心里的光画出来。”

    他的话像松节油化开颜料,慢慢晕染了苏昭宁心里的焦虑。那天他们在画室待了一下午,阳光从天窗漏下来,在画布上投下移动的光斑。她说起为项目奔波的日子:跑了十几家企业拉赞助,却都被以“收益太低”拒绝;深夜在画室整理孩子的作品,看着那些扭曲的线条,忍不住掉眼泪。顾明川则讲起他的经历——三年前放弃了画廊的工作,来这里当志愿者,最初连房租都交不起,靠教会弟兄姐妹的帮助撑下来;有次画室面临拆迁,他带着孩子们在墙上画了幅巨大的“光从黑暗里来”,感动了房东,最终保住了画室。“你看那个画画的小女孩,”他指着角落里的女孩,“她之前连画笔都不敢碰,现在能主动画全家福——神既然赐了光,就不会让黑暗一直停留。”

    “下周画室要办‘光的印记’画展,”顾明川收拾画具时忽然说,“会邀请孩子的家长和公益机构的人来,墙上会挂‘一切都是出于神’的经文。你要是有空,来帮忙布置吧,或许能让更多人看见孩子心里的光。”

    苏昭宁犹豫了两天。直到周五晚上,她在宿舍翻看那个自闭症男孩的画稿,发现他在每张画的角落都画了个小小的十字——原来孩子心里早就有光,只是她没看见。她忽然想起《哥林多后书》5章的“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或许她和孩子之间的“隔阂”,只是需要用更多的耐心去“和好”。于是周六清晨,她带着自己的画具,走进了公益画室。

    画展的布置格外温馨,每张画下面都贴着孩子的心里话。苏昭宁站在男孩的“妈妈的怀抱”前,看着家长们驻足讨论,忽然听见男孩的妈妈小声说:“我从来不知道,他心里是这么想我的。”顾明川走到她身边,递来一杯热咖啡:“你看,这就是光的力量——不仅照亮孩子,也照亮家长。我们做的事,从来都不是‘没回报’,而是在传递神的光。”

    从那以后,苏昭宁成了画室的常驻志愿者。她会在周末跟着顾明川带孩子画画,把艺术疗愈的专业知识用在教学里;顾明川则会陪她修改项目计划书,用自己的资源帮她联系公益基金会。他们的相处像颜料与画布,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温柔的印记,每一个瞬间都藏着神的预备。

    深秋的时候,“困境儿童艺术疗愈”项目终于拿到了基金会的资助,画室也搬进了更大的空间

最新小说: 灵泉双璧:异世同辉 真千金她丢的不是马甲是人 重生巨兽哥斯拉,14亿人投喂我 说好攻略恐怖片,神秘复苏什么鬼 梦飞仙途 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 万相阈限 快穿:美人总被强取豪夺 我在民国当灵异侦探 京圈大小姐在敦煌搞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