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校园小说 > 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 > 第82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82

第82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82(1 / 2)

    万有之本

    苏知微第一次见到陆昭衍,是在城郊的天文观测站。仲冬的雪粒敲打着观测穹顶,她裹着厚羽绒服蹲在星图仪旁,指尖刚触到标注“猎户座”的刻度,身后就传来清冽如星光的声音:“今晚有象限仪座流星雨,星图仪要校准到赤经5时34分,才能捕捉到最佳观测角度。”

    她回头,撞进一双盛着银河的眼。男人穿件深灰色冲锋衣,领口别着枚银质星徽,怀里抱着本翻旧的《天体物理学与信仰》,书脊内侧贴着张经文卡片,写着“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我叫陆昭衍,”他指了指她冻得发红的指尖,“你是来拍流星雨的?看你调设备的手法,像是第一次来观测站。”

    苏知微愣住。作为天文科普博主,她最近总陷在自我怀疑里——精心制作的“星空与信仰”系列视频播放量惨淡,粉丝留言说“别把科学和宗教混为一谈”;平台运营劝她“放弃小众题材,做娱乐向内容”。她像颗在宇宙里迷失轨道的小行星,直到上周在教堂听到牧师讲《罗马书》1章,那句“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神的永能和神性”像道强光,才让她顶着寒风来这处观测站,想在星空里找回初心,却没想过会遇到这样一个人。

    “我叫苏知微,”她攥紧手里的暖手宝,指尖仍泛着冷意,“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想通过星空见证神的创造,却总被人质疑?难道所造之物显明的神性,真的这么难被看见吗?”

    陆昭衍把书放在观测站的长桌上,从背包里取出一张星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流星雨的轨迹,旁侧写着《罗马书》11:36的经文。“你看这象限仪座流星雨,”他指着星图,“每年1月都会准时出现,轨迹精准到可以提前半年预测——这就是‘神的永能’明明可知的证据。人们质疑,是因为太执着于‘眼见为实’,却忘了星空的规律、四季的循环,都是所造之物在诉说造物主的存在。”他打开观测仪的显示屏,调出近十年的流星雨数据,“我在这里守了五年,每次看到流星划过夜空,都能想起‘万物本于他’——连星光的运行,都在诉说祂的荣耀。”

    他的话像雪地里的篝火,慢慢暖透了苏知微心里的寒凉。那天他们在观测站待了整夜,从暮色四合等到晨光熹微。她说起拍视频时的执着:为了捕捉银河的全貌,在山顶蹲守三个通宵;为了解释“星轨与神性”,翻遍十几本天文典籍。陆昭衍则讲起他的经历——曾在沙漠观测站待了一年,靠太阳能板供电,靠“倚靠他”的信念熬过断水断粮的日子;有次遇到沙尘暴,观测仪受损,他抱着设备在帐篷里祷告,第二天竟在沙堆里找到关键零件,让观测得以继续。“你看那颗参宿四,”他指着夜空,“它的直径是太阳的900倍,却在宇宙里精准运行了数百万年——这不是偶然,是‘万有归于他’的见证。”

    “下周有场‘星空与信仰’分享会,”陆昭衍收拾设备时忽然说,“在市区的福音堂,会有天文学家和牧师一起分享。会场的墙上会挂‘万物都是藉着他有的’的经文,你要是有空,来做分享嘉宾吧,或许能遇到懂你的人。”

    苏知微犹豫了两天。直到周五晚上,她在剪辑室翻看粉丝的私信,看到一条来自高中生的留言:“姐姐的视频让我开始仰望星空,也开始想‘星星是谁造的’”,忽然想起《哥林多前书》8:6的“万物都本于他,我们也归于他”。于是周六下午,她带着精心剪辑的视频,走进了福音堂的会场。

    分享会的气氛格外热烈,苏知微站在台上,播放着银河的延时摄影,轻声说:“当我们看到星轨围绕北极星旋转,看到流星雨准时划破夜空,其实都是在看见神的永能——祂造了星空,也定了星光的轨迹;祂造了我们,也定了我们生命的意义。”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有位老 astronomer(天文学家)站起来说:“我研究天文五十年,越了解宇宙,越明白‘万物本于他’——连最精密的公式,都在诉说祂的智慧。”

    从那以后,苏知微成了观测站的常客。她会在周末跟着陆昭衍观测星空,把“星空与信仰”的内容做得更深入;陆昭衍则会陪她剪辑视频,用天文数据帮她佐证“神性显明”的观点。他们的相处像星轨与北极星,在彼此的生命里找到锚点,每一个瞬间都藏着神的美意。

    开春的时候,苏知微的“星空与信仰”系列视频突然走红,其中一条“星轨见证神性”的视频播放量破百万,很多观众留言说“

最新小说: 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 说好攻略恐怖片,神秘复苏什么鬼 快穿:美人总被强取豪夺 京圈大小姐在敦煌搞数字化 万相阈限 我在民国当灵异侦探 灵泉双璧:异世同辉 梦飞仙途 真千金她丢的不是马甲是人 重生巨兽哥斯拉,14亿人投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