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上路;你根本没在修行,还在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做修行的准备而已。
你看佛印禅师,高人一点你就知道了;你干嘛要自杀呢?可不是因缘伤害你,不是先生、也不是儿子辜负你,因缘是全世界最公平了。你的妄想欺骗你,自己打妄想,你认为可以白头偕老,子女怎么样?你在自作多情、打妄想、强做主宰,把妄想拿掉就好了。所以,临命终的时候,一路走来,从小到大,我们真没本事“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或多或少人生都有一些回忆。你怎么处理它?这是关键。千万不要从外境去找答案,就是你取相分别,自己自作多情,在打妄想。
我再讲一次,“因缘所生法”是全世界最精准、最公平的事情。这个人会对你做出什么事情、会陪你多久完全是业力主导,它没有对谁特别好、也没有对谁特别差。你要怪也就怪你的过去、前生,就是你跟他因缘就是这样子。所以,临命终也没什么好遗憾的。很多事情你把道理读通了,自己就会放下;自己在打妄想,人生走一朝,那只是酬偿业力,你今生是来还债的。你怎么能够弄假成真呢?
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从娑婆世界走出来,只要能够走出过去,开创未来就不难了,你往生就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什么叫放下娑婆世界?放下你的妄想。娑婆世界有需要你放下吗?它好端端在那个地方,你放下什么呢?放下自作多情所捏造的妄想,你自己要放下,谁都没有办法。
我们知道临终的时候三种力量: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调伏力是关键。当你知道怎么去调伏过去,接下来就有资格开创未来。看下一段,仰仗佛力。
乙二、仰仗佛力
好,我们把这段经文念一遍。
总标: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别明:
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结示: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前面是指自己心灵的力量。什么叫临终的正念?两种力量都要现前,我们的心力要现前,你要正念。第一个,怎么处理你过去留下的妄想;第二个,怎么样创造新的往生念想;透过往生的念想,然后感应佛力。为什么要成立往生的念想呢?“诸佛如来是法界身”,佛陀自受用的功德是自在圆满的。但佛陀要加持众生,中间必须要有桥梁,“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陀的功德不能直接送给你,中间要有转换器,“你怎么想的?”。
众生有念想,阿弥陀佛的功德叫做万德庄严,他什么都会给你。但是透过你的念想可能变成糖果、变成七宝,也可能变成摩尼宝珠。所以,你自身的准备就很重要。我们看怎么准备?当我们临命终时忆念佛的功德,包括名号功德、净土功德的摄受两种忆念,这时我们就能够契入弥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套句蕅益大师说的:“即众生心,投大觉海。”结论:“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所以,因地上当我们忆念佛的功德,果地上就容易契入佛的功德,佛陀的功德是众生的念想创造出来的。
如果净土宗,你一辈子都没有看经典,我跟你保证,你没办法生起往生的念想。因为没有人去过极乐世界,你怎么会有净土的念想呢?这不是打妄想打出来的,那是要有圣言量的指导。你也可能就是离苦得乐的念想,那表示说你不想转凡成圣,你不想了生死。佛号可能就到诸天去了,离苦得乐诸天刚刚好,你的所求刚好如愿,诸天就是离苦得乐。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进入到我们心中运转的时候,会产生什么功德?“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所以,如果我们要把佛号转换成往生,就必须有往生的念想。那怎么样创造往生的念想?
甲三、往生的力量(分二:乙一、总标具足皈敬。乙二、别示三种念想。)
我们看第三段,甲三、往生的力量,就是往生的念想。有两段,第一个、总标,具足皈敬。在忆念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时候,要有皈依、恭敬的心。我们把它念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