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自带一些,沿途搜刮一些。马料也不简单。蒙匈马以草为主,粮食吃多了反而受不了。如果吃沿途的庄稼,势必引起百姓的抵抗。不到万不得已,叛军还是不会损害百姓的利益的。大军开拔,道路的宽度有限,也会限制速度。东方和南方的水田较多,不宜行军。为了不引起百姓的反对,也不会过于扰民。还有,攻城战是最花时间的,代价也最高。只要守城一方坚守不出,凭现有条件,攻城困难,所以他们才千方百计地要挖掘机。东土计划造船,何伯爵已经捎信给百果省赵志敬,控制龙骨和桅杆材料出境的数量和速度,影响造船的速度。理由很简单,位置不合适,不方便推到河里。
如果打到了盛京,拉锯战就开始了。盛京的御林军只要叛变的不多,就有强大的战斗力。两方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拖其他人的后腿。除非双方协商,各坐半壁江山!这可能吗?盛京城墙高大,物资准备充足,又有皇帝坐镇,守个半年不成问题。到了冬天,久攻不下,叛军的粮草供应不上,也不适应寒冷的天气,就只能退兵。从多方面考虑,叛军发动叛变,应该在年初,不超过四月,才能在冬天来临之前结束战斗。
所以,何伯爵并不怎么慌。今年看样子是不会大战了。即使明年年初开战,还有足够的准备时间。他甚至叫清松停止制造火药,去研究石油,当然这些他不会告诉刘智升和政王爷。因为一切没发生的事,都有很大的变数。何伯爵对外界的了解太少了。他也不需要去了解,只要他的兵团准备完成,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再多的军队都是没有用的!只要思想工作做得好,一切阴谋都是虚妄!而且,何伯爵也必须有足够的借口,才能参战,最终取消帝制,建立民主国家。
各乡的学校修起来了,投入使用还要等一段时间。这些学校当然没有追日学校那么大型,能够容纳三四百人就足够了。为了节约面积,还是修的两层。不过什么土空调就没有安装了。靠近乡村,以后可以使用炭盆。每家拿出一些木炭,对于百姓来说真是太简单不过了。这些工匠完工后就转移到其他工地。到处都需要人。即使什么技术都没有,还可以到河里去淘石子河沙,以后修路等混凝土还需要大量的石子河沙。关外府有何伯爵,就不会让他们闲着。只要肯干,活总是有的,只是活的轻重差别,工钱的高低差别。
太平关的引水渠,工程太大,长达百里,还是多个路段同时施工,完成还不到一半。估计要七月才能完工。排水工程的进展也相当慢。最麻烦的是挖出来的泥土不好处理。卢海川再一次建议修房,把泥土处理了。何伯爵盘算过后,否决了他的建议,决定烧砖,烧陶罐。陶器对泥土的要求不像瓷器,宽松得多。陶罐除了卖给其他人用的外,也不需要上釉子,统一大小规格,以后可以用在战争中的投石机上。由于火药不可能大量制造,大炮就只能减少,必须准备更多的燃烧弹。烧砖对泥土的要求更低。反正以后要大规模改建太平关,先烧好砖来备着。由于处理了泥土,功效加快了,太平关可以三个地方同时施工。照计算,七月也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