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文坛新潮》(1 / 4)

新朝气象,万象更新,红墙内的琉璃瓦在晨光中折射出璀璨的光芒,朝堂之上亦是一派欣欣向荣之景。然新旧观念的碰撞,犹如平静湖面投入的石子,在庄严肃穆的太极殿上亦时有发生。这一日,年过花甲、须发皆白的三朝元老,太子太傅李纲大人,正手持玉笏,面色沉痛地第八十六次在早朝之上慷慨陈词。

他身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锦缎朝服,虽略显陈旧,却依旧一丝不苟,腰间束着玉带,步履蹒跚却不失威仪。只见他微微躬身,目光扫过殿内百官,声音苍老却铿锵有力:“陛下!臣以为,圣贤之书,乃千年道统之根基,治国安邦之根本。昔日孔孟周游列国,传下仁义礼智信之教诲;程朱苦研义理,为后世立下行为准则。可如今,新朝之下,竟有人将圣贤之书视作玩物,此等行径,实乃‘有伤风化’‘背离圣贤教诲’啊!”

说到激动处,李太傅猛地提高声调,玉笏重重敲击地面,发出“笃笃”声响:“尤其是近日传出,小郡主竟将一本宫中珍藏的宋版《论语》拿去垫了桌脚,以便她的小布老虎能站得更稳!那可是历经战火留存下来的孤本,字字珠玑,承载着先哲的智慧,却被如此亵渎!长此以往,礼崩乐坏,人心不古,国将不国啊!”他声音颤抖,几乎老泪纵横,浑浊的眼中满是忧虑,仿佛已然看到了煌煌盛世即将毁于一个奶娃娃的无心之举。

阶下百官闻言,反应各异。有的年轻官员低头忍笑,嘴角微微抽动,却又不敢表露;有的面露尴尬,目光躲闪,不知该如何附和;还有几位与李太傅同为保守派的老臣,则跟着摇头叹息,频频点头,表示赞同。殿内气氛一时颇为凝重,连香炉中飘出的烟都仿佛凝固了。

就在新帝澹台烬揉了揉眉心,准备如往常一样温言安抚这位固执老臣时——毕竟李太傅是三朝元老,劳苦功高,且一心为国,只是观念过于陈旧——一个清朗而略带稚气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太傅大人息怒。”只见老三澹台墨从容不迫地从文官队列中出列。他今日穿着一身特制的月白小儒衫,衣料是江南进贡的上等云锦,上面用银线绣着淡淡的竹叶图案,显得格外文雅俊秀。他身形虽尚未完全长开,却已初具文人风骨,步履轻缓,神态自若。

澹台墨并未直接反驳太傅,而是微微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太傅大人忧心国事,一片赤诚,晚辈敬佩不已。只是小郡主年幼无知,不过是觉得《论语》厚重,垫桌脚稳固罢了,并无亵渎圣贤之意,还望太傅海涵。”说罢,他从宽大的袖袍中取出一份制作异常精美的鎏金请柬,请柬边缘雕刻着繁复的缠枝莲纹,上面还镶嵌着细碎的蓝宝石和珍珠,在晨光下熠熠生辉。

他双手将请柬奉上,递到李太傅面前,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狡黠:“晚辈恰有一事禀报。由‘星辉文苑’主办的首届‘新风尚文学奖’将于今日截稿。晚辈拜读过太傅您月前发表于《士林清议》上的宏文《论婴孩玩物对朝纲潜在影响之管见》,此文立意高远,论述精辟,引经据典,逻辑严谨,已成功入围终审。特此送上章程与终审邀请,敬请太傅拨冗莅临指导,为我朝文坛指点迷津。”

这“星辉文苑”和“新风尚文学奖”,明眼人都知道,其前身正是老五澹台铢一时兴起、带着戏谑意味创办的“气死太傅文学奖”。当初,李太傅屡次因澹台星的“顽皮”举动——或是用毛笔在奏章上涂鸦,或是将御花园的名贵花草摘来给布老虎做装饰——而在朝堂上大发雷霆,引得几位皇子私下里哭笑不得。老五见状,便开玩笑说要设立一个“气死太傅文学奖”,专门征集那些“挑战传统、打破陈规”的文章,意在调侃太傅的迂腐守旧。

谁知老五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他心想,既然大家对这种新奇的文学形式感兴趣,不如将其发扬光大,既能娱乐大众,又能从中牟利。于是,他自掏腰包,将奖金池设高达千两白银,还联合了几个支持新政的年轻官员和民间书商大肆宣传。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加之新帝推行新政,鼓励言论自由、思想活跃,一时间,无论是怀才不遇的寒门士子,还是思想新锐的学院派,甚至市井中颇有见地的奇人异士,都纷纷投稿应征。

投稿的盛况竟然挤垮了翰林院的门槛——原本翰林院是接收各类文章的主要场所,如今大量稿件涌向“星辉文苑”,翰林院的官员们都清闲了不少。这一文学盛事很快传遍京城,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成为新朝建立以来难得一见的文化热潮。为了避免过于直白地挑衅李太傅,也为了让奖项更具公信力,老五后来将奖项名称改为了更含蓄的“新风尚文学奖”。

如今,这奖项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尘缘寻仙 重生之在魔法大陆当辅助 满门炮灰读我心,全家杀疯了 原神:提瓦特的神枪手 不闯宗门了,靠灵珠建修仙世家 撩醒植物人老公后,我团灭了户口本 半边柯南半边鬼,不是侦探不是人 四合院:我对象又红又专 重生之为逸而来 人在盗墓:开局获得黑金古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