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气象,革故鼎新。红墙之内,晨光穿透琉璃瓦,洒在太极殿的金砖地面上,映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新帝澹台烬登基后,励精图治,宵衣旰食,接连颁布了一系列新政,意在扫清前朝积弊,开创盛世华章。其中一条政令,更是石破天惊,开千古未有之先河——准许女子参军、入仕,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的传统桎梏,意在广纳贤才,人尽其用,让天下有识之士无论男女,皆能为国效力。
诏书一下,朝野震动,议论纷纷。朝堂之上,支持与反对之声针锋相对:翰林院的年轻学士们赞其开明,认为此举能发掘隐藏的人才,为朝堂注入新的活力;而那些保守的老臣们则痛心疾首,斥其悖于祖制,直言“女子涉政、参军,有违天道伦常”,甚至有人以辞官相要挟,坚决反对这一“离经叛道”的政令。民间亦是众说纷纭,有人觉得新帝英明,给了女子出头的机会;也有人觉得女子柔弱,难当军旅、朝堂之重任,不过是一时兴起的闹剧。
就在这风口浪尖上,老二澹台战,这个素来以胆大妄为、不按常理出牌闻名的少年将军,却率先行动了起来。他自小在军营中长大,跟着父辈南征北战,性子桀骜不驯,最是看不起那些墨守成规的条条框框。新帝的诏书刚下三日,他便带着一队亲信亲兵,摒弃了从将门虎女或官宦闺秀中选拔兵员的常规思路,径直走进了京城中最能见识到女子坚韧与泼辣的地方。
第一站,便是人头攒动、劳作繁重的浣衣局。这里的女子大多出身寒微,每日要清洗堆积如山的衣物,寒冬腊月也得把手伸进冰冷的河水中,日复一日的劳作磨出了她们粗糙的双手,也炼就了她们吃苦耐劳的性子和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澹台战站在浣衣局的院子里,目光扫过那些埋头捶打衣物的女子,最终停留在一个正与管事争执的妇人身上——那妇人因管事克扣工钱,竟敢当面理论,眼神凌厉,言辞犀利,丝毫不见怯懦。“就你了!”澹台战拍了拍她的肩膀,将其纳入麾下。
紧接着,他又去了针线翻飞、规矩森严的皇家绣坊。绣坊的女子看似柔弱,指尖却有着惊人的力道和精准度,常年穿针引线,让她们的手眼协调能力远超常人。澹台战看中了一个因绣错纹样而面临重罚,却依旧镇定自若、主动提出补救方案的绣女,她临危不乱的模样,让澹台战颇为赏识。
最后,他甚至走进了关押着一些因各种原因触犯律例的女牢。这里的女子,有的是为了保护家人失手伤人,有的是不堪受辱奋起反抗,她们的眼神中带着不屈,骨子里透着一股狠劲。澹台战不顾狱卒的劝阻,与其中几名女子交谈,最终挑选了那些并非作恶多端、而是因坚守底线或遭遇不公而获罪的人。
短短数日,澹台战便搜罗了三百余名出身各异、但无一例外都经历过生活磨砺的“悍妇”——她们中既有浣衣局的洗衣妇、绣坊的绣女,也有市井中的摊贩、农户家的农妇,甚至还有曾是大家闺秀却家道中落、历经坎坷的女子。他将这些女子带到皇城西侧的演武场,在场地中央插上了一面绣着璀璨星辰图案的大旗,旗面上用金线绣着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星辉营”!取“星光闪耀,照亮疆土”之意,也暗合了妹妹澹台星的名字。
消息传出,朝中那些保守的老臣们鼻子都气歪了。“简直是胡闹!”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将军气得拍案而起,“军营乃肃杀之地,岂能让一群市井妇人玷污?这成何体统?有辱斯文!有辱军威!”他们纷纷上书弹劾澹台战,请求新帝废除星辉营,严惩这个“败坏风气”的少年将军。然而,澹台战根本不予理会,依旧我行我素,一心扑在练兵上。
演武场上,阳光正好,三百余名女子站成杂乱的队列,或茫然,或好奇,或带着几分戒备。澹台战丢开那些繁文缛节的军规礼仪,扛着一根用来顶门闩的粗木棍,大步走到队列前,声音洪亮如钟,震得人耳膜发颤:“看好了!姐妹们!”他毫无架子,称呼也格外接地气,瞬间拉近了与这些女子的距离,“当兵吃粮,首要的就是能打!那些花里胡哨的招式没用,今天,我就教大家几手实用的,专破敌人要害!”
说着,他抡起木棍,对着不远处一个稻草扎成的假人后腰猛地一捅,力道之大,竟将假人捅得踉跄倒地。“这招,专打后腰软肉,这里是人体薄弱之处,一击下去,再壮的汉子也得趴窝!”他拍了拍手上的灰尘,语气带着几分得意,“名字嘛,就叫‘破阵一式’!简单好记,实战管用!”
这些女子,大多出身寒微,不少人在家中或在外头,没少受父兄、丈夫的欺压,或是遭恶霸欺凌,为了自保,或多或少都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