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同人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289章 王元姬

第289章 王元姬(4 / 7)

世后,司马昭悲痛万分,整日守在灵堂里,不吃不喝。

元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便端着粥走进灵堂,跪在他身边:“二郎,公公走了,咱们都难过。可你若是垮了,谁来撑起这个家?谁来完成公公的遗愿?公公生前最看重你,你这样作践自己,公公在天有灵,也会心疼的。”

司马昭抬起头,眼睛通红,声音沙哑:“我没用,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没能好好陪他。”

元姬握住他的手,轻声道:“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父亲病重时,你每日奔波,从未有过一句怨言。

现在,你要好好活着,把钟家撑起来,这才是对父亲最好的告慰。

在元姬的劝说下,司马昭渐渐恢复了精神,处理完钟繇的后事,便重新投入到朝堂事务中。

只是,曹爽与司马懿的争斗越来越激烈,司马昭作为司马懿的次子司马师的好友(司马懿与钟繇交好,两家子弟往来密切),难免被曹爽一派视为眼中钉。

有一次,曹爽的亲信何晏在朝堂上故意刁难司马昭,说他在父亲守孝期间“私自宴请宾客”,有违孝道。

司马昭气得脸色发白,想当场反驳,却被元姬事先递给他的一个眼神拦住了。

散朝后,司马昭回到家,怒气冲冲地说:“何晏分明是故意找茬!我守孝期间,连门都没出过,哪里来的宴请宾客?”

元姬给她倒了杯凉茶,轻声道:“二郎,我知道你委屈。可何晏是曹爽的人,他就是想激怒你,让你在朝堂上失态,好抓住你的把柄。你若真的反驳,他说不定还会拿出更多‘证据’——那些证据或许是假的,但传出去,对你的名声不好。”

司马昭冷静下来,问道:“那我该怎么办?”

元姬道:“明日上朝,你不用辩解,只说‘守孝期间,若有不当之处,还请陛下和诸位大人指正,臣定当改过’。你越平静,何晏越没辙。况且,陛下(曹叡)也不是昏君,他知道何晏是在借题发挥。”

次日上朝,司马昭果然按照元姬说的做了。曹叡见他态度诚恳,又想起钟繇生前的功绩,便淡淡说了句“钟卿守孝勤勉,朕亦知晓,何卿不必多言”,一句话便压下了这场风波。

散朝后,司马懿特意拉住司马昭,赞许道:“二郎今日行事沉稳,颇有你父亲之风。”

司马昭心中明白,这沉稳的背后,是元姬的提点。

自那以后,司马昭越发看重元姬的见解。

每逢朝堂有棘手之事,他都会先与元姬商议。

太和六年,曹叡下令大修洛阳宫,征调了数万民夫,百姓怨声载道。

司马昭回家后,皱着眉说:“陛下此举,怕是会耗损国力。可满朝文武,要么迎合陛下,要么不敢直言,我若上书劝谏,会不会触怒陛下?”

元姬正坐在灯下缝补司马昭的锦袍,闻言停下针线,道:“陛下并非不明事理,只是登基以来,一直想做出一番政绩,才急于修宫彰显威严。你若直接劝谏‘不可修宫’,陛下定会觉得失了颜面;不如换个说法,先说‘洛阳宫确实需修缮,以显大魏气象’,再提‘如今秋收刚过,民夫需归家耕作,若强行征调,恐误了来年收成’,最后建议‘分三年修缮,每年秋收后征调民夫,既不耽误农事,也能完成修宫之事’。”

司马昭眼前一亮,次日便按元姬的建议上书。

曹叡看后,果然没有动怒,反而称赞他“既顾全大局,又体恤百姓”,还采纳了分三年修缮的建议。

此事过后,司马昭对元姬更是敬佩,常对身边人说:

“内子之智,胜我十倍。”

元姬不仅在朝堂之事上为司马昭分忧,在府中也始终秉持“包容”二字。

钟繇的继室张氏身子弱,元姬便每日亲自去请安,嘘寒问暖,还时常把自己宫里赏赐的补品送到张氏房中。

司马昭的庶妹钟琰年纪尚小,性子活泼,偶尔会犯些小错,比如打碎了府里的古董花瓶,或是对丫鬟发脾气。

每次张氏想责罚钟琰,元姬都会拦下来,轻声道:“妹妹年纪小,不懂事,我来教她便是。”

她从不疾言厉色,只是把钟琰叫到身边,耐心地跟她说“古董花瓶是先父留下的念想,该好好爱惜”“丫鬟也是爹娘生养的,要懂得尊重”。

钟琰起初还不服气,可久而久之,见元姬待自己真心,又讲得句句在理,便渐渐收敛了性子,还主动跟元姬学读书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古人看我玩原神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中国古代名人传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农民将军 如何拯救德意志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