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卷着硝烟的余味,将凯旋船队的帆影送向江夏码头。尚未靠岸,城头已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那声音冲破晨雾,直上云霄,将连日来被江东水军压迫的憋闷与恐惧一扫而空。
士卒们扒着船舷,挥舞着兵器,脸上满是亢奋的潮红。江北那震天的爆炸声、冲天的烈焰,还有“火龙箭”划破夜空的惊鸿一瞥,如同最强劲的兴奋剂,让每一个亲历者都引以为傲,让守城者备受鼓舞。文聘麾下的荆州兵,此前对林凡这位“外来监军”尚有几分隔阂,此刻看向林凡及其麾下那群面色沉静的神秘工匠时,眼神里已堆满了近乎迷信的敬畏——能引“天火”破敌的人,绝非寻常之辈。
跳板搭稳,林凡率先踏上码头。脚下的青石板还带着夜露的湿凉,耳边“监军威武”的呼喊便如潮水般涌来,此起彼伏,经久不息。他微微颔首,脸上却无多少得色,只是抬手示意将士们安静。目光越过欢呼的人群,越过鳞次栉比的营寨,落在东南方江面尽头——那里,江东水寨沉静如墨,仿佛昨夜的惨败从未发生。
周瑜,此刻在想什么?是暴怒,是警惕,还是早已布下了新的杀局?
“林监军!”一道洪亮的声音穿透人群,文聘大步走来,铠甲上的血迹尚未擦拭干净,却丝毫不减其意气风发。他一把攥住林凡的手臂,力道之大几乎要嵌进肉里,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奇功!此乃惊天奇功啊!焚毁粮草无数,击溃刘备精锐,看谁还敢小觑我江夏将士,说我等只能被动防守!”
“将军浴血奋战,身先士卒,才是此战大捷的关键,我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林凡谦逊一笑,随即压低声音,指尖轻轻叩了叩文聘的铠甲,“然,胜不骄,败不馁。周瑜非易与之辈,我军‘火龙箭’已然暴露,这等利器出世,必招致他更猛烈的报复,甚至可能引来联军的联手绞杀。当务之急,是立刻加固城防,修补水寨栅栏,清点军备,安抚伤兵,万万不可松懈。”
文聘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眼中闪过一丝凛然。他重重点头,松开手抱拳道:“监军所言极是!是我一时得意忘形了。我这就去安排,让水寨和城头加倍警戒,再派斥候沿江探查,绝不给江东军可乘之机!”说罢,便转身大步离去,腰间的长刀随着步伐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回到临时住所,林凡顾不上洗漱更衣,便立刻伏案疾书。烛火跳跃,映照著他疲惫却专注的侧脸。他将江北夜袭的起因、经过、战果一一写明,从挑选敢死队、佯动惑敌,到渡江突袭、焚毁粮草,事无巨细。在文书中,他极力推崇文聘的勇猛决断,将“身先士卒、指挥若定”等赞誉之词尽数赋予这位宿将,将主要功劳归于他;而自己,只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偶得古传奇物‘火龙箭’,稍助军威,侥幸建功”。
写完报捷文书,他又取出早已备好的另一道奏章,详细阐述了“火龙箭”的威力与潜力,恳请曹操加大研发、改良力度,并调拨更多熟练工匠、优质铁矿和火药原料,以期早日量产,用于对抗江东水军。
这是一份精心权衡的文书。功劳要让,既是为了安文聘之心——毕竟荆州兵仍需他统领,也是为了结下更深的盟友之谊;但“火龙箭”的价值必须凸显,这是他向曹操证明自身独特性、争取生存空间的关键筹码,更是应对许都暗箭的底气。
“来人。”林凡将两份文书密封好,盖上自己的印信,唤来最信任的亲随,“八百里加急,直送襄阳丞相行辕,务必亲手交到丞相手中,不得有误!”
“喏!”亲随接过文书,小心翼翼地贴身藏好,转身消失在晨光中。
做完这一切,窗外已是天光大亮。激战后的疲惫如潮水般涌来,眼皮重得几乎抬不起来,但林凡知道,他还不能睡。江面的明枪易躲,许都的暗箭难防,司马懿绝不会看着他立功受赏,必然还在暗中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