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地盯住林如海,仿佛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浮木。
殿内一时安静下来,只闻炉内炭火轻微的噼啪声和林如海沉稳的呼吸。
林如海放下茶盏,拢了拢衣袖,沉吟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条理清晰,带着一种洞悉局势的冷静:
“陛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萧钦言与四王军政合流,已然铸成。其根基在军、在财、在朝中朋党盘踞,更借西海‘烽火’为遮护。此刻欲以雷霆手段,强行拔除……”
他缓缓摇头,语气斩钉截铁。
“非但不能奏功,反而会立时引爆西海这颗火药桶!此非明智,实乃取祸之道。”
隆化帝眼中刚燃起的一丝希望之火迅速黯淡下去,脸色更加灰败,嘴唇翕动,却没发出声音。
“因此,当务之急,”
林如海话锋一转,眼神陡然变得锐利,如剑芒出鞘。
“不在西海,而在北疆!”
他迎着隆化帝不解的目光,清晰有力地剖析。
“紫荆关大捷,沙钵略授首,突厥主力溃败,此乃天佑我朝!”
“然,陛下,此乃一时之胜,非根本之胜!突厥王庭仍在,其诸部根基未损。”
“朔方精锐深入漠北,扫穴犁庭、犁庭扫穴之策,尚未竟全功!”
“若此刻因西海掣肘,分散朝廷精力、资源,致使北疆战事功亏一篑,则沙钵略虽死,突厥元气未伤,只需数年休养,烽烟必定再起!届时,北患复炽,西海枭雄又盘踞一方,朝廷将真正陷入东西两线夹击、腹背受敌的绝境!”
他稍稍停顿,让这严峻的后果在隆化帝心中沉淀,才继续道:
“故臣以为,当此多事之秋,朝廷必须集中全力,确保北疆决胜!”
“唯有彻底荡平突厥王庭,将其诸部打散、打残,使其数十年无力南顾,方能腾出手来,彻底解决西海这颗毒瘤!”
“此为‘攘外必先安内’之逆用——安外以固本,固本方能从容安内!”
隆化帝听得入神,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中光芒闪烁,显然被林如海这番环环相扣、着眼全局的分析点醒。
他连连颔首,急切追问:
“林相深谋远虑!然则,如何确保北疆决胜?朔方军深入漠北,朕远在神都,鞭长莫及啊!”
林如海早有定计,立刻接口道:
“陛下,紫荆关一战,万里瞩目!苏慕白以文臣之身,率万余孤旅,坚守绝地,力挽狂澜,更是亲手射杀突厥伪汗沙钵略!”
“此等不世功勋,震古烁今!其忠勇、其智谋、其勇毅,天下无双!”
“而今,朔方军上下皆服其威望。紫荆关下,苏慕白与守关将士同生共死,其威信早已深植军心!”
“他虽然是臣的女婿,但正所谓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值此非常时刻,由他前往幽州,统筹北疆全局,节制幽州军政以全力支援前线,实乃不二人选!”
“陛下只需授予其‘临机决断、便宜行事’之权,使其能因时制宜,调动一切必要资源,则北疆战事,定能一战而竟全功!”
林如海特意强调了“节制幽州军政”与“便宜行事”,这足以让苏慕白成为北疆战事实质上的“监军”与后勤总枢,且其身份天然能弥合朔方军内部可能的缝隙。
隆化帝眼中精光大盛!他猛地一拍桌案,震得杯中茶水微漾:
“善!大善!林相此言,如拨云见日!苏慕白阵斩突厥可汗,此乃擎天保驾之功!其才具,足当大任!”
他心中瞬间盘算清楚:
用一个幽州节制之权和“便宜行事”的许诺,换取北疆彻底平定,解除后顾之忧,这买卖太划算了!
而且苏慕白是林如海女婿,用他,也等于进一步拉拢了林如海这对抗萧党的核心力量。
“夏守忠!”
隆化帝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决断。
“奴婢在!”
夏守忠一直如影子般侍立在旁,闻声立刻趋前躬身。
“即刻拟旨!”
隆化帝语速极快,字字清晰。
“幽州知州、紫荆关守备苏慕白,忠勇天授,智略超群!”
“临危受命,扼守紫荆,血战旬余,力挫敌酋,更于万军之中,一箭诛杀突厥伪汗沙钵略,功载社稷,勋彪史册!朕心甚慰!”
“特晋其为兵部右侍郎(从三品),仍兼领幽州知州,授其‘总督北疆军务,协理朔方军攻伐’之责,总揽幽州军政大权,专司支援朔方军漠北战事!”
“凡涉北疆攻防、粮秣转运、兵员征调、将校任免等一切事宜,皆许其临机决断,便宜行事!望其不负朕望,速靖北患!钦此!”
这道旨意,将苏慕白从正四品知州火箭式擢升至从二三品兵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