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婆遗物里那台雕花梳妆台运抵当晚,
镜面浮现陌生女人梳头残影。
抽屉里的古董饰每日少一件,
胭脂盒内却多一粒带血珍珠。
直到监控拍到雷雨夜,
我闭眼坐在镜前哼唱民国小调。
而手机屏幕自动弹出黑白照片:
“妹妹,第七个簪在你头上。”
暴雨砸在货厢顶棚上的声音,密集得如同万千鼓点,几乎要压过老旧卡车动机濒死般的嘶吼。
孟晚蜷在副驾驶硬邦邦的座椅里,湿冷的空气透过车窗缝隙钻进来,混杂着柴油味和雨水腥气。
她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用旧毛毯裹得严严实实的长方形物体,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妹子,就这儿了?”
司机操着浓重的口音,一脚踩死了刹车。
轮胎在湿滑的路面上出刺耳的摩擦声。
昏黄的路灯透过被雨水冲刷得模糊的车窗,勉强照亮外面一栋孤零零矗立在城郊结合部、墙皮剥落得如同患了严重皮肤病的六层旧楼。
黑洞洞的单元门像一张沉默巨兽的口。
“嗯,三单元,一楼。”
孟晚的声音有些紧。
她付了钱,深吸一口湿冷的空气,推开车门。
冰冷的雨水瞬间劈头盖脸浇下。
司机帮忙把车厢里那个沉重的大件卸下来,嘴里嘟囔着“这老物件死沉”
,便一脚油门,卡车尾灯在雨幕中迅模糊消失。
眼前只剩下她,一个巨大的、用麻绳和硬纸板简易捆扎的木箱,还有这栋在暴雨中沉默伫立、散着衰败气息的老楼。
雨水顺着她的梢、衣角往下淌,寒意刺骨。
她摸出姑婆临终前颤巍巍塞给她的那把黄铜钥匙,冰冷沉重。
锁孔有些锈蚀,费力地转动了几下,“咔哒”
一声轻响,单元门开了。
一股浓烈的、混合着灰尘、霉味、陈年油烟和某种难以言喻的、类似中药又似腐朽木头的气息扑面而来,呛得孟晚咳嗽了几声。
楼道里没有灯,漆黑一片,只有单元门外路灯投进来的一点惨淡微光,勉强勾勒出堆满杂物的狭窄空间轮廓。
她定了定神,咬咬牙,抓住木箱边缘的麻绳,使出吃奶的力气,一点一点、极其艰难地将这个沉重无比的箱子拖进了门洞,拖过冰冷粗糙的水泥地面,最终,在令人牙酸的摩擦声中,将它拽进了位于一楼走廊尽头、属于她的那间出租屋。
“砰!”
沉重的防盗门在身后关上,隔绝了外面狂暴的风雨声。
孟晚背靠着冰冷的门板,大口喘着粗气,浑身湿透,狼狈不堪。
屋内同样一片漆黑,只有窗外路灯透过积满污垢的玻璃窗,在地面上投下几道扭曲昏黄的光斑。
她摸索着找到墙壁上的开关,“啪嗒”
一声。
一盏瓦数极低的白炽灯泡在屋顶亮起,光线昏黄黯淡,非但没有带来温暖,反而将房间里破败、空旷的景象照得更加清晰。
空。
这是孟晚的第一感觉。
除了墙角一张蒙着灰尘的旧折叠桌和两把塑料凳子,整个客厅空空荡荡。
墙壁是那种惨淡的、布满裂纹和可疑污渍的石灰白。
地面是冰冷的水泥。
空气里那股浓重的霉味和灰尘气息挥之不去。
她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屋子中央那个巨大的木箱上。
昏黄的光线下,木箱表面粗糙,边角磨损,透着一股饱经沧桑的沉重感。
这就是姑婆临终前唯一指明留给她的东西——一台据说有上百年历史的雕花梳妆台。
姑婆一生未婚,性格孤僻,守着乡下老宅和一堆旧物,临终前抓着她的手,浑浊的眼睛里有一种奇异的光,反复念叨:“晚晚,梳妆台……拿好……收好……”
孟晚叹了口气,甩甩湿漉漉的头。
眼下最要紧的是把它弄出来安顿好。
她找来一把生锈的剪刀,费力地剪开捆扎的麻绳,撕开潮湿变软的硬纸板。
当最后一块纸板被掀开,昏黄的灯光完全倾泻在那件家具上时,孟晚的呼吸不由自主地屏住了。
即使蒙着灰尘,即使边角有磕碰的痕迹,即使岁月在它深色的木料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它依旧散着一种沉静而厚重的美。
那是一台通体由深色硬木打造的梳妆台。
目测有一米多宽,高度及腰。
最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