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6)

sp;  军户制度好处就在于能极大地减少军事上的开支,但坏处就是难以进行长时间的战斗,打个一两年战争,军户就有可能破产。就像现在大同军无心应战,他们更关心自己家乡田地的问题。

    大同都督府这几个月一直在忙碌着抗旱问题,各种人力物力资源全部投入到抗旱救灾当中了,

    哪里还有精力去出兵中原?这场旱灾如果没得到遏制,只怕大同社今年都不可能出兵中原。

    李信他们无比失望,这显然不是他们想要的答案,但他们也能理解,关中的旱情严重,也的确不适合出兵。

    周天继续道:“都督让我等组织好百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都督府也会想办法提供一些钱财帮助我等。”

    而后他苦笑道:“现在我等只能祈求关中的粮食能保住,这样秋收之后,大同军可以攻占中原,解救百姓。”

    李信脸色严肃道:“那么我等就做好组织百姓的工作,为都督府攻占中原做准备。”

    太原城外,汾水河旁。

    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仿佛要将世间的水分都蒸发殆尽。

    无数的农户们挽着裤腿,提着沉重的担子,在干涸的河床上艰难地挑水。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与焦虑,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但即便再累,他们也不敢减缓自己的步伐,一心只想着把水浇灌在自家的田地当中,想要尽量保住那即将绝收的粮食。

    然而,在炎炎烈日的肆虐下,他们的努力终究只是杯水车薪。汾水河的河岸线一日比一日低,仿佛是大地在痛苦地呻吟。终于这一日,这条滋养了太原城几千年的母亲河,竟然断流了。干裂的河床露出了泥沙,鹅卵石。奔腾的汾水,此时便如同一个小泥潭一般。

    这一噩耗瞬间引起了太原全城的恐慌。汾水河的断流预示着干旱越来越严重,汾水河两岸的农户们对未来充满了绝望。

    太原各村百姓只能用麦草干,扎出一个个简陋的龙王,把他们放在祭台上,摆上祭祀用品,全村的人跪求叩拜,祈求龙王降雨。

    除了龙王之外,风婆雨师,各路和降雨有关甚至和水搭上关系的神仙,周天各路神仙。也纷纷得到祭祀,祈求他们降雨。

    这股民间的风潮也很快得到官方的肯定,山西巡抚号召太原大族,在汾水河岸搭建了一个祈雨用的高台。

    巡抚耿如杞身着素服,神情庄重肃穆。他早早便来到了城外搭建的祈雨坛前。坛上摆放着三牲祭品,香烟袅袅升腾,弥漫在空气中,仿佛是连接天地的神秘纽带。

    他缓步登上祈雨坛,身后跟着一众官员士绅他们皆神色凝重。坛下聚集了众多百姓,他们有的手持香烛,有的跪地叩首,目光紧紧地盯着坛上的巡抚,眼中满是期待。

    耿如杞站在坛中央,面向苍天,双手虔诚地捧着祈雨的祭文。他微微仰头,声音洪亮而悲切地诵读起来:“上天垂怜,太原百姓遭此大旱,田无收成,民不聊生。下官忝为巡抚,未能庇佑一方,实感愧疚。今诚心祈愿,望上苍普降甘霖,润泽大地,救我太原百姓于水火之中。”

    读完祭文,巡抚双膝跪地,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随后,他站起身来,接过侍从递来的净水,洒向四方。

    在不远处傅山三个看着这场面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们也知道这种祈雨没有用,只能给百姓一点心理安慰,以前他们还能安慰自己道,这套仪式好歹维持住了地方的局势。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镇御大明 贞观无太子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薄情帝王火葬场了 俯仰人间二十春 每日一卦,我搜山打猎粮满仓 我在秦时做丞相 还和不和离了 大唐:挨骂就变强,气哭李世民 映月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