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188章 影子之刃鸩的密令

第188章 影子之刃鸩的密令(2 / 5)

不得夜半鸣角’——送文的人看见,会觉得我们在认真做账,不在大言。

镜一换,士人先静,豪右先定。”

乌衣沉默片刻:“奉孝,若对方再起一镜——把账刻在祠墙,借‘汉’字把光照得更直呢?”

“那便再换。”

郭嘉露出一丝极淡的笑,“他写‘宗庙在心’,我写‘宗庙在礼’。

他写‘不在地’,我写‘在秩序’。

以名对名,以事对事。

他的镜,是‘仁’的镜,我们的镜,是‘秤’的镜。

秤秤得住米,仁也就落了地。”

乌衣道:“密令,可有底线?”

“有三条。”

郭嘉道,“一,不杀护粮之人;二,不毁义粥之棚;三,不触宗庙之祠。

你若犯此三者,‘鸩’散。”

乌衣抱拳:“谨奉。”

“再加一条。”

郭嘉顿了顿,“若必须杀,杀‘假诏’之手,杀‘夜半乱角’之,杀‘水下换簿’之奸。

其他,一概不动。”

“记了。”

乌衣抬眼,“刃从何试?”

郭嘉把罗盘轻轻一扣,针尖在铜面上颤了一下,又止住:“今晚先试‘夺声’与‘断路’,薄刃探边。

‘止水’留到三更,‘换镜’明日午时。

去吧。”

乌衣退下。

灯影一收,影子仿佛跟着薄了一指宽。

横巷深处,“鸩”

的小堂开在一间废盐铺的背面。

堂中无神,无香,只有三面空墙。

一面墙上挂着三道麻绳:一根表示水,一根表示路,一根表示声。

乌衣手里捏着四枚封泥,把“水、路、言、心”

各夹入一只小皮囊,按序分给四个头目。

“‘止水’——灰带,去孟津下流。”

乌衣对一个肩窄的男子道,“‘断路’——青带,去成皋旧桥;‘夺声’——白带,去两营外沿;‘换镜’——帛带,去仓司门下,催短簿。”

灰带名石狎,回以一个几乎看不见的笑:“河里是我的家。”

青带名戚九,擅制机关,捻了捻指尖的茧:“木驴不伤马,倒像是我小时候磨的木槌。”

白带名嫣栖,是个女子,眼角生风:“吹‘缓’易,断‘谣’难。

好在我会讲‘屠夫听得懂的三句话’。”

帛带名文见,旧时是书手,写得一手赶路的小楷:“我去催账,不敲锣。”

“再记密令。”

乌衣压声,“三不杀,三可杀。

今日先不用最后一条。”

四人齐应,散作四道影。

夜半前一刻,洛西护驾营外沿,霜已凝。

白带“嫣栖”

垂袖立在栅外,手里捏着三枚薄薄的铃,铃嘴比豆粒还小,内里被盐水浸过,外裹一层极薄的冰。

她把铃各挂在三处风口。

风过,铃不响。

角一鸣,铃口内的冰裂,“嚓嚓”

两声,细得要贴耳才听见,却直刺人牙根。

吹角的兵被这声音刺得一抖,竟把嘴一歪,角声走了调,成了三短一长。

第二处,两个少年兵偷学吹角,夜里手痒,想吹一记胆。

刚含嘴,铃碎音入骨,身边的老卒抬手就按住角喇叭,低骂一句:“夜里不准鸣角!

你能跑得过军法?”

第三处,角棚后,嫣栖把一张薄薄的纸塞在角架底下,上写“今夜三短一长为‘停’”

,字小,笔快,像风在沙地里划过。

等一个营里的人都无意中看过这张纸,这个“停”

的节拍,便会在每个人的肩胛里生出一根看不见的筋。

她转身要走,忽听营中另一侧的角起,声尖。

她轻轻一皱眉,抬手,掷出一枚极小的石子,石子正好打在角口边缘,出一声闷响。

角声戛然而止。

角手以为角裂,扶角入棚。

嫣栖笑了一下,像风刮过一面薄帘。

同一时刻,成皋旧桥北侧,青带“戚九”

伏在梁下。

他把两块木驴固定在檩条边,榫卯卡合,套上麻绳。

木驴表面涂了一层河泥,看去像梁上的老人斑。

他肩投一枚小木栓,卡死两端。

夜里有骑若从桥上急驰,蹄落木驴,便陷一寸,骑者以为桥板腐朽,下马绕过。

木驴又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铁马冰河肝胆照 大明补牙匠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被废三年后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