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154章 夜祷于天最后的准备

第154章 夜祷于天最后的准备(2 / 5)

刘备点头离开。

鸩的身影像一抹影随之移动,随后又融入柱影。

黄月英抬眼看郭嘉:“他要走?”

“你看出来?”

郭嘉低声。

“他看井的时候像告别。”

黄月英说。

郭嘉笑意更浅:“走得晚不如走得早,早一点,他还带着体面。”

他顿了顿,“但今晚,他留。

要他在祠前诵‘民食’,让老百姓记住他也说了这句话。

记住的人多,他就不至于用另一个字来遮羞。”

黄月英没再问。

她将绢边按牢,收了木楔,起身站在井西。

夜像一只展开的伞,慢慢把院子罩住。

·

初更,祠前。

祠阶打扫得干净,供案上只有清水、粗盐、麦穗、土块。

火不是大火,柴头上用细泥封了一圈,火色被收着,不跳人眼。

曹操换了素服,手持笏板立于案前,身后两行武弁不持刀,只垂手。

城中百姓自觉站在阶下两侧,不喧不闹,老的靠前,少的居后。

粥棚那边早早支起个小灶,杂米汤盏盏温着,祷毕就。

郭嘉立在曹操后侧半步,展开薄薄一卷。

祷文四段,声音不高,字字落在地上,落在井口,落在人们胸口。

第一段请天:不祈福,不求祥,只说天有眼,见白门之事,有人死,有人生;我们愿以法抚生,以礼送死。

第二段告地:不许地反,井与渠不许沉;若沉,则先责工;工不足,则责我。

第三段誓人:官不短秤,兵不扰民,游勇犯禁,棍下无情;若我军先乱,先罚将。

第四段交名:曹某某立誓,军师郭嘉执誓,荀攸副之,许邶执账,黄月英执器,张辽领先登门,鸩领夜禁,刘玄德代诵民食之章,众人同听。

祷文至此,郭嘉收卷,侧目一笑:“玄德公,烦劳。”

刘备上前一步,拢袖,抬声:“《周礼·地官》曰:‘以民之食为政。

’凡治城者,先米盐,其次秤度,其次征伐。

民无食则乱,乱则不守。”

他不多诵,也不作气,落字稳。

祠阶下一圈轻轻的“嗯”

响起,不是附和,是听懂。

曹操向天向地各一拜,又向人鞠躬。

鼓不响,角不作,风在祠门前绕了一圈,把清水映出的天影吹散,似乎又聚上。

郭嘉侧身,将一小撮粗盐均匀撒在供案四角:“盐以止秽,粗盐不奢,贫者亦能用之。”

他放下盐袋,对许邶一使眼色。

许邶会意,立即带人到市口张贴“七日免税、十日盐封顶”

的榜,榜末小字写明:“违者杖十,没其盐。”

祠前人心像一张弓被调了弦,似紧非紧。

郭嘉收卷,低声对曹操道:“可以了。”

曹操起身,眼中有光:“散而不乱,正合我意。”

队列缓缓退开,粥棚那边开始盏,老人与小孩先领。

司粥的兵把每一盏递到手心里,轻轻嘱咐“烫”

,不叫“快”

张辽在队后看着,见有人端两盏,他上前接过一盏,说:“一手一盏,不烫。”

那人怔了一怔,笑着道谢。

旁人偷偷看又不说话,心里的衡器往上一偏——降将也不过如此,起码知道粥烫。

黄月英站在台阶侧,看祠前的风从器具上绕过去,像一条被梳理好的线,顺得很。

她收起自制的庙钟,将便笺放入袖中,转身对郭嘉点了点头。

郭嘉明白:第一节毕。

·

中更,西马场。

月光不是很亮,地上的霜白却足以勾出长枪的影子。

张辽部三百人列成行,张辽背手而立,长刀未佩,手持短鞭。

他的嗓音不高,不拖,像在屋檐下说话。

第一列“搭龙骨”

,第二列“压龙鳞”

,第三列“藏龙尾”

三列变四列,四列转“雁”

,雁再折成“虎口”

不敲鼓,只吹短短三声竹哨,队形就像有人把看不见的线一提,齐齐合了一下。

荀攸站在场边,衣袖掩住一丝笑。

夏侯惇在更外,鼻中哼了一声,这一声不像不屑,更像被压住的满意。

校阅官拿竹简记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被废三年后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铁马冰河肝胆照 大明补牙匠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