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134章 来自前线的血书元让的怒火

第134章 来自前线的血书元让的怒火(1 / 5)

拂晓之前,风像刀,枯河滩上细沙被刮出一层又一层的波纹。

前锋斥候在风里低伏、换气,忽听远处“嗡”

的一声,黑影破风而至。

是一支羽箭。

箭尾绑着一条裹血的白布,尾翎抖了两下,斜斜插在车辙边的硬土上。

“血书!”

把口的军司一把扯下白布,粗糙的指节在布面一摸,掌心立刻被血水粘住——仍温。

布上字不多,写得急,血线收不稳,横竖都像要裂。

最上面三字:“勿追空”

其下另有小字:“东南侧风直如弓弦。

草中多钉,不杀,记路。

张辽谨慎,队形已散。

吕布亲自押后。

枯碑三,文一:‘河不食人,人自食河’。”

那行碑文仿佛也被血浸红,随着风颤。

军司心下一沉,吩咐:“翻车辙!

把这东西裹好——快骑回中军!”

急骑披血而去。

风在他背后追着跑,像要把他人连马都刮薄。

枯河滩尽头,夏侯渊仍坐在背风的一线。

昨夜的“神谕”

三下如一,今日的“神谕”

二字更短——赐胜。

他按令撒了盐,破了袋,把“败相”

铺到肉眼都“顺”

的地步。

他抬头望一眼天边那条淡光,忽然觉得它像一条绷得直的弦。

他把手背到身后,压住自己的刀,声音很轻:“再退半里。”

——像从喉骨里磨出来的命令。

“喏。”

副将心里痒。

谁都知道他是快将,可今日他比谁都稳。

他懂:真正的“快”

,不在脚下,在心口里那口不动的刀。

——

许都方向,中军观星台。

铜盘、分度仪与墨尺在灯火间叠出一座安静的城。

黄月英将手上最后一缕天蚕复丝套入“母仪”

,指腹轻拨,悬丝那头的针心稳稳复位,又细微地偏了一分。

她把偏差刻在铜面新添的细条上,刀口过处,金屑像一线冷雨。

她不抬头,只说:“风向又偏。

针在喘。”

郭嘉坐在案旁,帛被搭在肩上,唇色比帛还淡。

他看着盘面那团若有若无的“血色流沙”

,像有人在远处将一盏红砂灯轻轻晃动——那是吕布锋辐的“煞”

,正沿“好看”

的败路往枯河滩更空处滑。

他点一点盘沿:“赐胜生效。

再等一等。”

阿芷给他送来一盏热汤。

他抿了一口,眉心没有波澜。

汤滑过舌根,像白水。

他知味觉已又退一步,心里却反而一静。

代价在步步加深,这是他与“天”

的契约:每把“天与地”

同时纳入沙盘,便剥他一层“人味”

他记得有人曾规劝,把代价“写出来”

,让后来者知道他们不是神。

他道:“月英,把误差再刻密一行。”

黄月英“嗯”

了一声:密,不是为了炫耀,是为了诚实。

她前倾刻线,刀锋顺滑入铜,像在夜里替谁把伤口仔细缝合。

帐门忽被风掀了一把。

一个人跨进来,身披血与霜。

是鸩。

她把裹血白布按在案上,眉尾压着风,眼睛却冷:“前线的。”

黄月英伸手接过,扫两行就把呼吸压住。

郭嘉按住帛,低头看完,指尖轻敲案沿:“写得好。

‘勿追空’——告诉妙才,做到了。

碑文也抄回来了。”

没等他吩咐第二句,另一股风破帐而入,带着甲叶撞在门柱上的“刺啦”

夏侯惇闯进来,眼里的火几乎把风点着。

他一脚踢翻门前的泥水,泥水劈在台阶上裂开。

他不看旁人,盯着案上那条血书,捞起来看了一眼,血珠从布边滴到他虎口上。

他抬头,声音像在磨铁:“妙才在枯河滩当饵,你在这儿刻你的‘误差’?”

荀彧按住文案,声气稳得像压在刀背上的一指:“元让。”

“文若,你别先拦我。”

夏侯惇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被废三年后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铁马冰河肝胆照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反贼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大明补牙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