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55章 高台之上他在微笑

第55章 高台之上他在微笑(1 / 5)

高台从营脊拔起,像在一丛兵刃之间擎出的一根白骨。

台身不高不低,恰在营门鼓楼之上,四角以楠木作柱,中空叠阶。

最上层只容一人立足,却能把整个营地的光与喧哗都挡在脚下。

风自河面拐来,拂过台沿上的铜铃,先沉后轻,余音极薄。

铃声抵不过营中的哭与叫,抵不过密如雨点的马蹄与铁器碰击,却在这一方高处,恰好足以掐住人的心跳,让它慢下来。

郭嘉立在台心。

他身后披的是素色粗氅,袖口系得很低,只露出一截细瘦的手。

那只手的掌心托着一枚圆盘,盘面包金裹玉,边缘镌着几乎看不见的符文。

指针极细,细得像蜻蜓一根透明的腿。

风每一次擦过,指针便以一种不是风应有的度突地颤动一下,然后继续狂转,迫不及待地将盘上的刻度逐一扫灭。

这是为他特制的感应罗盘,刻度对应的是无形的“煞”

凡俗看不见摸不着的“龙煞之气”

,在这枚盘上变成了可量化的“力”

吕布每撕开一处城门,每点燃一段街市,每一次以血为火、以骨为薪,兖州地下封印便要承受一次巨锤。

震荡沿着看不见的纹理回响,像黑潮撞礁,扑来,又退去。

罗盘的指针便跟着抽搐、尖叫、潜行、再尖叫。

它像一个被逼到绝壁边缘的舞者,惊恐,却又忍不住热烈地向前一步。

台下,传令奔走,白札像雪。

昨日的雨把营地的泥浆搅成一锅灰,今日的风从北方卷来,把那锅灰吹得冒烟。

有人在营门外跪,有人在营门内跪;有人把孩子举到肩上徒劳地高过人群;有人手里还抓着一块没来得及吃的饼,饼边泡湿,指印深深陷在里面。

亲兵清道,木杖敲在地上并无权杖该有的威严,只是一声声疲倦的劝。

那些跪着的人,额上的泥印一圈压一圈,像一张张被来回翻盖的旧印泥。

“请回师——”

“求主公——”

哭与求之间夹着一个粗重的字:家。

口音从陈留到濮阳,从阳武到酸枣,杂乱无章,却像同一处疼的不同叫法。

每一种叫法都能穿过兵甲与营墙,一寸寸爬上这座高台。

郭嘉没有回身。

他其实能感觉到每一种疼。

他不听,却知道那疼的颜色。

他知道夏侯惇跪在帐内写下了那个巨大的“回”

,他知道曹操把手按在案上用力到指节白,他甚至知道某位军吏在帐外抬着第十九封告急时,鞋底的钉子松了一颗,走到门槛前脚步一顿,差点绊倒。

因为风把这些细碎的一切推到他面前,再在他面前轻轻合拢。

那合拢里有逼仄,有焦灼,也有他此时最不需要的怜悯。

可这些都穿不过他手心这枚罗盘的薄玉面。

罗盘在叫,他的心也在叫。

只是他心中的叫声,向来与旁人不同步。

他低头看盘。

指针在前刻刚越过“七”

,此刻正以极细的嗡鸣靠近“八”

盘缘那一圈微不可察的符,也在风与震里一小段一小段亮起,像一群细小的鱼在水下闪背。

一道细纹悄悄爬上玉晶之中,浅得几乎看不见。

他知道那不是裂痕,只是“力”

的影——地下的封印还未破,只是呼吸开始紊乱。

它在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中喘不过气,肺里翻出厚痰,咳,咳不出,便把喉骨顶得响。

“再重一点。”

他没有开口说话。

他把这个念头埋在舌根,让它像酒一样在口腔里铺开,再一点一点咽下去。

咽的时候,他的眉心略微一紧——他尝不出味。

失去味觉已不知哪一日开始;甜、咸、酸、辣,乃至铁锈味的血,在他的舌上都只剩下“温”

温是最空的味。

像冬日手炉里的灰,熄了很久,却还把手烫得不敢握紧。

具象化代价,味觉丧失、情感淡漠,皆是“魔性”

的代价。

尝不出味的日子里,他每晚都能睡得很沉,只是醒来时手肘与指节冷得像埋在雪里。

风把营门外的喊,连着彤云,卷到更远——卷到兖州的腹地,卷到濮阳和陈留那些正在崩裂的门枢上。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被废三年后 铁马冰河肝胆照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大明补牙匠 反贼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