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7章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第7章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4 / 5)

晕。

头晕的人,容易摔跤。

摔在谁面前,不好看。”

校尉沉吟片刻,忽而压低声音:“今日你见得够了,走吧。

再往里,就有你不该看的东西。

你看见了,不是你死,就是我麻烦。”

“受教。”

郭嘉再躬身。

他转身的时候,校尉忽然叫住他:“等等。”

他从怀里摸出一枚极小的铜钮,拇指大小,递过去,“你拿着,遇到我的人,报这钮,就放你过去。

只管今日有效。”

“谢。”

郭嘉没有多言,接过铜钮,藏在袖里。

铜钮不值钱,但值一条路——一条可以在必要时从旁道绕开的路。

他沿原路退回,经过那处补给点时,又看见那瘦汉。

瘦汉起身,背麻袋,眼珠飞快地转了一下,仍旧没动那把小刀。

他在等一个更好的时机。

他在等人乱。

他在等“香”

更浓一点时,手伸出去没人看见的时候。

郭嘉没有留,也没有劝。

他不是这里的刀,也不是这里的秤。

他的秤在别处。

他的刀要用在更硬的骨头上。

若今日动这一把小刀,就等于往这座漂亮得要命的幕布上捅一个洞。

洞一开,风就会直灌进去,把那些爱脸的人吹得狼狈。

他可以做,他也会做,只是——现在不是时候,方向也不对。

他回到粮道。

风从西北往东南压,尘土低飞。

押运车列往回走,牛鼻子里喘白气,车轮在他昨夜开的浅槽里轻轻一颤,又稳了。

那位押运队副远远抬了抬手,意思是“记你一功”

郭嘉点头,不领。

他今日领了太多“看不见”

的情。

情多了,不好还。

他走到外营的土埂上,再一次回望袁氏大旗。

金光依旧,鼓声依旧,香依旧。

只是他在心里把这面旗当作了另一件东西:一只精美的棺。

棺材用最好的樟木,漆得亮,雕得细,抬出去时锣鼓喧天,圆滚滚的红绸缎从棺顶垂下,遮住了木头本有的气味。

旁人看见的,是风光,是体面,是“礼”

只有肩下的人知道,木头沉,且空。

他收回目光。

心海里的卷轴缓缓合上,像把一把冷刀收进了鞘。

刀身上有四个字,沉得很:不可近身。

暮色将起,他回到外营偏帐。

文士未在,只有那位都尉在烙袋口的“封志”

烙铁落下,袋口上闪过一圈极浅的风纹。

都尉看见他,抬了抬下巴,像是问“去了?”

郭嘉点头,像是答“看了”

两人都不多问,像两个在风里对过局的棋手,彼此知道对方落子所在。

“明日午后。”

都尉忽然说,“巡按还要来。”

“知道。”

郭嘉道,“风三转,路左会空。

照今日之法,再往左补一尺,虚枕预备一半,省脸还能省一次。”

都尉“嗯”

了一声。

郭嘉把话收住,转身离开。

他走得很慢。

每一步都像踩在一张薄纸上,纸下是连着诸侯命脉的水。

水声浅,不显,是因为还没开闸。

一旦开闸,谁浮,谁沉,就都要看他愿不愿意推那一下。

夜色沉下时,营外的酒肆传来喧闹声。

有士兵唱着粗陋的小曲,唱“关东十八路,旗如山”

;有人骂,骂“天杀的粮官”

有人说笑,说“今日午后有个病猫一句话,救了我们一车麻袋”

再远一点的地方,乌黑的旷野里,有一个掩不住的“动”

像风从另一个方向摸过来,先是轻,然后是更轻,最后在某个不注意的瞬间,把你袖子的一角轻轻提起。

郭嘉侧耳听,听见了一段更低的、人声夹风的“告示”

——不是用朱笔写的,是用马蹄敲出来的:西北某处的小牙旗,正从外营转向外外营。

那牙旗不耀眼,黑底,角上有“孟”

字,收着锋,像一把被人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铁马冰河肝胆照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大明补牙匠 被废三年后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