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6章 老兵的馈赠最后的希望

第6章 老兵的馈赠最后的希望(2 / 4)

p>

老兵说:“今儿口令,‘柏’对‘松’。”

都伯的手顿住了。

这个口令是午后才换的,多数人此刻还没来得及在嘴上滚热。

他盯着老兵看了两息,抬下巴,算是默认。

老兵没趁势过去,反倒低声道谢。

他懂规矩——借了“令”

,也不碰“脸”

郭嘉心底那三个字就这样被点亮了一个。

“令”

,有了。

他们再往前,离旗只剩二百步。

旗影之下,是一道窄门。

门里是一个更安静的世界,安静里夹着清清的兵刃摩擦声,像有人在磨一枚将要问路的针。

“再往里就是牙门了。”

老兵放慢脚步,“到这儿,我要停下。”

“为何?”

郭嘉问。

“规矩到了。

再往里,得是能说上话的人带你。”

老兵挠挠后颈,“俺这张脸,不管用了。”

他说到“脸”

字,笑了一下,像是开了个小玩笑。

“借我你的脸。”

郭嘉认真地回望他。

老兵也认真起来。

他低头从靴筒里掏出一截裹着油布的窄带,打开,是一片破旧的军牌和一缕褪色的系绳。

“这是当年那孩子还俺手套时,顺手给俺扎的结。

他说,打仗时这个结最不容易开。

俺一直没舍得解。

借你缠在袖口上。”

他仿佛怕郭嘉拒绝,忙补了一句,“不是凭证,图个吉利。”

郭嘉伸臂让他系。

那结落在腕骨上,勒出不痛的印痕。

他忽然生出一种踏实:这结不是凭证,却像命运给的一根线,能在黑暗里牵着人往前。

“再告诉你一条路。”

老兵指了指右侧一排矮帐,“牙门里不止有将军,最要紧的是那些看门的文吏。

跟他们说话别讲大的,说小的。

大的,人人都知道,没人会替你做主;小的,只有他知道,他就能当一回主。

你说‘粟多一斗、盐重两斤’,他会把你当自己人;你一开口就谈国计军心,他只会把你拎出去。”

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问话的时候,先问他的姓,再问他的职。

你记住他的姓,他就记住了你的人。”

郭嘉点头。

这就是第二样“桥料”

“脸”

,不只是面子,也是把人当人的方式。

你把他当门,他就只会把你关在门外;你把他当人,他会替你开一道缝。

“第三样,‘人’。”

老兵看着他,认真地道,“俺替你找一个。

看那边,穿青袍的,是‘记注’的小吏,姓韦。

这些日子他常往辎重来回跑。

你跟他说粮道失衡,东线重,西线轻,火药少了三成,他就听得进。

因为这是他要被上头骂的事。”

“你认识他?”

郭嘉问。

“俺打过两回招呼。”

老兵笑,“就是那种,借笔写名字的招呼。

够了。”

他们等那青袍小吏走近。

老兵上前一步,先叫了一声“韦小官”

,又从袖里摸出一包细盐,沉甸甸一小包,递过去。

青袍人看了眼盐,眼神飞快地四顾一下,收了,才把视线落到郭嘉脸上:“这位是?”

“想见上一位能说话的。”

老兵不兜圈,“只说三句话,短的。”

“短的最好。”

青袍人叹气,“今日来的人太多,长的都扔在外头了。”

他把他们带到一处门帐前。

门帘里,一盆炭火红得沉稳。

青袍人对着里头轻声通报,又回身对郭嘉道:“进去吧。

记得,短。”

郭嘉迈步前,忽然回头。

晚光落在老兵的背上,替那道佝偻镀了一层温暖。

他想起那句“递碗水不费劲儿”

,喉头一紧,还是没把多余的话说出口。

老兵双手拄杖,像站在他命运的这一头,等他过桥。

帐内不大。

一张低矮的案,一支狼毫,一叠未干的帐簿,炭火把空气烤得微干。

案后坐着个中年人,戴乌纱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被废三年后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铁马冰河肝胆照 大明补牙匠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