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钱”
,活脱脱一副暴户的嘴脸,连说话都故意夹着几句网络热词,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了财”
。
可狂欢过后,深夜的寂静总让他心慌。
有天凌晨,他梦到自己站在大雄宝殿里,佛像的金眼直勾勾盯着他,仿佛能看穿他的心思。
突然,功德箱“啪”
地弹开,里面的钱全变成了黑色纸灰,像乌鸦的羽毛般飘得他满脸都是,呛得他喘不过气。
他惊醒时,冷汗浸透了床单,摸出手机一看,屏幕上还留着一条香客的留言:“求佛祖保佑我妈肺癌早日康复,这是我攒的退休金”
。
这句话像针一样扎进心里,张峰突然想起小时候奶奶带他去寺庙,老人家拉着他的手说“拜佛要诚心,贪小便宜会遭报应,佛前的钱一分都不能碰”
。
可他盯着账户里的数字,又忍不住安慰自己:“反正没人现,先赚够十万就收手,到时候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开个小店,谁也不知道我以前干过啥。”
有次在ktv喝酒,张峰喝嗨了,拍着桌子说自己“在寺庙搞了个passivee(被动收入)”
,把换二维码的事添油加醋说了一遍,连怎么躲着和尚、怎么调贴纸颜色都讲得明明白白。
朋友们一开始拍着他的肩夸“峰子你太聪明了”
,只有小阿强皱着眉,掏出手机翻出条新闻——《男子偷换寺庙二维码诈骗,被判三年》,屏幕亮在张峰面前,标题红得刺眼。
“峰子,这钱不干净!”
阿强的声音压得很低,酒气混着焦虑,“寺庙的善款是用来修佛像、助贫困学生的,你这是诈骗,要坐牢的!”
张峰当时正喝得晕乎乎,挥手骂阿强“乌鸦嘴,别扫我的兴”
,可心里却像被泼了盆冰水,后半宿都没敢再碰酒杯,盯着手机里的转账记录,第一次觉得那些数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手疼。
从那以后,张峰再也不敢去静慈寺附近。
每次开车路过寺庙方向,他都绕着道走,生怕被门口的和尚认出来;听到别人说“拜佛”
“捐款”
,他就赶紧转移话题,连手机都不敢随便亮出来——怕别人问起钱的来路,更怕突然响起的“到账提示”
暴露了秘密。
可贪婪这东西,一旦沾上就像粘了胶水,他总想着“再赚一万就收手”
,可一万到了,又想“凑够十万就跑”
,就这么拖着,内心的不安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大,连深夜听到警笛声都要爬起来看看窗外,生怕是来抓他的。
第三节:东窗事
张峰还在做着“赚够钱就跑路”
的美梦时,静慈寺的慧明法师已经现了不对劲。
每月十五是寺庙核对功德箱收支的日子,以往扫码捐款少说也有七八万,这个月却只到了两万多,差得实在太多,连给山区孩子交学费的钱都不够了。
一开始,慧明法师以为是香客少了,可连续三天站在殿外观察,现人流量和往常没差,甚至周末还多了些外地游客,每个人扫码时都很爽快,没理由收入骤降。
他心里犯了嘀咕,这天清晨五点,天刚蒙蒙亮,香客还没来,他走到功德箱前,蹲下来仔细看那二维码——阳光透过殿门的缝隙照在上面,他忽然现贴纸边缘有层新胶的痕迹,用指甲轻轻一抠,竟然揭下来一张陌生的二维码!
“阿弥陀佛……”
慧明法师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手里的贴纸捏得皱,手指都在抖——这是寺庙的善款,是香客们捧着真心捐来的钱,有的是老人的退休金,有的是家长给孩子攒的“平安钱”
,竟然有人敢在佛前做这种偷鸡摸狗的事!
他立刻让弟子联系警方,自己则守在功德箱旁,看着来来往往的香客,心里又气又疼:“这些施主的心意,全被贪心人骗走了,罪过,罪过。”
警方接到报案后,当天就成立了专案组。
技术人员通过二维码很快查到了张峰的微信账号,再顺着账号查到他的身份信息、住址,还有近期的消费记录——租宝马、买名牌、吃高档餐厅,每一笔消费都集中在寺庙开放的时段,和香客的捐款时间完美吻合。
更关键的是,他的账户里全是“零散收入”
,少则2o元,多则5oo元,来源遍布本地各个区县,显然都是香客的捐款。
证据确凿,警方决定立刻抓捕。
这天下午三点,张峰正开着租来的宝马,准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