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她想起昨晚整理母亲的蓝布包,想帮她换个新包,却在包底现了张存折,余额只有三千块,是母亲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密码是孙子的生日——老人总是这样,自己舍不得花,却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
赵淑兰的病房里,李伟把怀表小心地放在桌子上,用螺丝刀慢慢拆开,里面的零件散在纸巾上,小得像堆散落的星星。
“爸当年最会修这个,小时候我的玩具车坏了,都是他修的。”
他的手指在齿轮上顿了顿,突然现表盖内侧刻着一行小字,字又小又浅,不仔细看根本现不了:“1985年冬,三个娃分吃一个烤红薯,笑得像过年。”
他一下子就想起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老李在工厂加班,他带着两个妹妹在雪地里等爸爸,妈妈从怀里掏出个烤红薯,三个孩子你一口我一口,吃得满脸都是灰,却笑得特别开心,红薯的热气在冻得通红的脸上烫出暖暖的印子。
“我想回家。”
赵淑兰的声音突然响起,打破了病房里的安静,她的目光落在桌子上的全家福上,照片里的老房子还在,院子里的梧桐树刚栽下,只有一人高。
“就算住储藏室也行,我自己能做饭,不麻烦你们。”
她的手指在蓝布包上轻轻划着,包内侧的小口袋里藏着把钥匙,是她偷偷配的老房子钥匙,藏了三个月,就盼着儿女能松口,让她回去看看。
李娟的眼泪突然掉在怀表的零件上,打湿了小小的齿轮,她蹲在地上,声音带着愧疚:“妈,对不起,是我们不好,没照顾好您。”
她的教案从胳膊底下滑出来,掉在地上,露出夹在里面的家长会回执,家长签名处是她替母亲签的——母亲的手抖得越来越厉害,连笔都握不住了,却从来没跟他们说过。
“我们……我们把储藏室收拾出来,下周就接您回家,以后再也不把您一个人放这儿了。”
第四节:储藏室的阳光
老房子的储藏室里飘着股霉味,李伟拿着砂纸在旧衣柜上慢慢磨着,木屑里混着几根母亲的白,他小心翼翼地把白捡起来,放在手心——母亲老了,头掉得越来越多了。
李娟站在窗台上擦玻璃,玻璃上的冰花被哈气融成水,顺着玻璃往下流,露出外面的梧桐树,这棵树是老李当年亲手栽的,现在已经长得比楼还高,枝繁叶茂的,夏天能遮一大片阴凉。
李婷在拖地,把lv包扔在角落的箱子上,换上了母亲的旧围裙,围裙上的补丁还是她小时候绣的,针脚歪歪扭扭的,像朵丑丑的小花,可现在穿着,却觉得格外踏实。
“妈,您快来看这个!”
李伟从箱底翻出个铁皮饼干盒,盒子上的图案已经模糊了,打开一看,里面的红绸布还在,三个儿女的胎被分别装在小布袋里,红绸布虽然被虫蛀了个小洞,却依旧鲜艳。
赵淑兰走过去,手指在红绸布上轻轻捏了捏,突然笑出声,像个孩子似的:“你爸当年总说,这是咱家最值钱的宝贝,比金镯子还珍贵,让我好好收着,说等你们长大了,给你们留个念想。”
李婷手里的怀表滴答作响,里面的齿轮被李伟修好了,表盖里的旧照片也换了张新的——是上周拍的全家福,三个儿女挤在母亲身边,身后是储藏室的旧家具,母亲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儿女们的脸上也没有了平时的焦虑,笑里的皱纹比阳光还暖。
“妈,以后每周三咱们都回家吃饭,我跟公司调了班,周三下午不用上班。”
李伟的声音在霉味里显得格外清晰,“娟儿跟学校请了假,以后每周三都来帮忙收拾;婷婷……婷婷找到了新工作,在社区的养老院,每天都能准时下班,不用加班了。”
赵淑兰的蓝布包被李娟打开,里面的东西被一一摆出来:半盒降压药放在餐桌的第一层抽屉里,方便拿取;泛黄的全家福被挂在客厅的墙上,正好对着沙;旧怀表放在窗台,阳光照在上面,反射出的光斑在儿女们的脸上跳来跳去,像当年烤红薯的热气,暖融融的。
“我去给你们炖排骨汤,你们小时候最爱喝我炖的汤了。”
她走到厨房,拿起锅铲,手虽然还有点抖,可动作却很熟练,像回到了三十年前,老李从工厂下班,在门口喊“老婆子,我回来了”
,三个孩子在院子里追着跑,她站在厨房门口,笑着喊“吃饭啦”
。
养老院的铁门在身后关上时,赵淑兰回头看了一眼,护工站在门口挥手,手里的签到本上,她儿女的名字后面,第一次画了个完整的圈,不再是匆匆忙忙的勾。
“走吧,回家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