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课了?昨天苏老师刚给我们讲完珍珠港!”
他却笑着推了推眼镜,语气认真:“历史事件从来不是孤立的,就像……”
他的目光透过窗户,落在对面教学楼二楼的苏晚身上——她正拿着粉笔,给学生比划着“日本联合舰队的航线”
,手势像极了昨晚回答“附加题”
时的姿态,灵动又鲜活,“就像我和苏老师的课,看似分开,其实是‘联动教学’。”
午休的教师休息室里,苏晚的保温杯里飘出红糖姜茶的甜香。
陆承宇把自己没开封的黑咖啡推到她面前,笑着说“换着喝,你这姜茶太甜,我得中和一下”
,手指在她的杯沿轻轻划着——那里有个小小的缺口,是去年他帮她搬沉重的《二十四史》套装时,被书架砸掉的。
当时苏晚心疼得差点哭了,抱着杯子说“这是我妈送我的嫁妆杯,用了十年了”
,最后还是他用砂纸磨平了缺口,又偷偷在杯底刻了个小小的“陆”
字,像给这件“历史文物”
盖了个专属印章。
“下午教研组开会,主任说让咱俩各出一节公开课,主题都是‘战争与和平’。”
苏晚的手指在会议通知上划着,语气里带着点期待,“你打算讲哪段历史?”
她的目光落在陆承宇摊开的教案本上,看见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爱心,爱心里面还写着“苏晚专属”
,像用涂改液偷偷补的痕迹,幼稚又可爱。
陆承宇突然凑近,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那今晚的‘预习内容’,不如定为‘冷战的形成与缓和’?”
他指的是昨晚没来得及进行的“后续章节”
——昨晚苏晚被他闹得笑个不停,连连讨饶说“明天还要上早自习,再闹就起不来了”
,却还是故意把他的手往自己睡衣里拽,指尖在他手背上划来划去,像在写“今晚未完待续”
的秘密代码。
第四节:试卷里的爱意
期中考试的历史试卷批改现场,苏晚的红笔在一道简答题上停了停。
有个学生答“珍珠港事件的意义”
时,歪歪扭扭写了句“美国被日本打醒了,终于参战了”
,字迹像极了昨晚陆承宇在她手心写的答案,幼稚又直白。
她忍不住笑出声,引来旁边陆承宇的侧目——他正拿着红笔在一道论述题上划着,给了个近乎满分的高分,理由栏里写着“能用全球史观分析二战影响,逻辑清晰,有自己的思考”
。
苏晚凑过去一看,答题的学生正是陆承宇带的班长,字里行间都透着他平时讲课的影子——连“雅尔塔会议为战后秩序奠定基础”
这句话,都和他教案里的表述分毫不差。
“你这是‘偏心’吧?”
苏晚用胳膊肘碰了碰他,语气里带着调侃,“我班上的学生答得比这好,你才给了及格分。”
“哪有。”
陆承宇把那道论述题推到她面前,指着其中一句“战争带来灾难,和平才是人类共同追求”
,笑着说,“这句话,像极了你上次在公开课上说的,我怎么能不给高分?”
苏晚的脸颊突然烫,想起上次公开课,她讲到“一战的教训”
时,随口说了这句,当时陆承宇坐在后排听课,眼睛亮得像星星,下课还跟她说“这句话可以写进咱们的合着里”
。
“晚上去我妈那吃饭,她炖了你爱吃的羊肉汤,说给你补补身子。”
苏晚把改好的一摞试卷推到陆承宇面前,手指在他的手背上轻轻划着。
他的手背上有块淡淡的疤痕,是去年帮她搬《二十四史》时,被书架砸到留下的——当时流的血染红了其中一本《唐书》的封面,他却笑着说“这是历史的印记,以后看到这本书就能想起今天”
,最后还是苏晚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每天给他涂祛疤膏,才把疤痕淡化。
陆承宇的目光在试卷上的“满分”
字样上停了停,突然压低声音说:“那今晚的‘家庭作业’,是不是可以暂停一次?”
他的手指在苏晚的教案本上翻了两页,语气里带着点小委屈,“妈在旁边,不方便‘辅导’你答题啊。”
苏晚的脸颊瞬间烫,想起上个月在婆婆家过夜的场景——两人挤在小房间的单人床上,她借着月光用“玄武门之变”
出题,问他“李世民为什么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