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就安装好了。
打开煤气灶,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跳动得格外欢快。
女人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比窗外的阳光还要明亮。
她从锅里拿出一袋刚做好的韭菜盒子,往林墨手里塞:“林医生,这韭菜盒子您拿着,刚出锅的,还热乎着。
我妈说,受人恩惠要报答,不能白占别人的便宜,这韭菜盒子您一定要尝尝。”
韭菜盒子烫得林墨手心红,心里却暖得像揣了个小太阳,驱散了所有的疲惫和烦躁。
第四节:摊前的接力
女人红着眼圈来找林墨那天,手里紧紧捏着一封社区医院的录用通知,指节都捏得白。
她站在林墨家门口,犹豫了很久才敲门,声音带着点不确定:“林医生,我……我被社区医院录用了,让我去当护士,可是……可是这个早餐摊怎么办啊?我妈还需要人照顾,张叔他们也习惯了吃我做的早餐……”
她的目光瞟向不远处的早餐摊,张叔正帮着炸油条,油星溅在他的旧制服上,像一朵倔强生长的小花。
林墨突然想起上周值夜班时,听见护士站的护士们议论:“那个在医院附近卖早餐的苏晓燕,真的太厉害了!
她自学护理知识,把她中风的妈妈照顾得比专业护工还好,听说她妈现在都能简单说几句话了!”
当时他没太在意,现在看着女人眼里对护士工作的渴望,又想起她对母亲的牵挂,突然有了个主意:“你别着急,我帮你问问张叔他们,说不定有办法。”
林墨陪着女人来到社区医院的走廊,正好遇见推着垃圾车过来的张叔。
张叔听说了女人的难处,一拍胸脯,声音洪亮:“这有啥难的!
不就是个早餐摊吗?我退休前在单位食堂当大师傅,炸油条、做豆浆,比丫头还在行!
你放心去当护士,早餐摊交给我,保证还是原来的味道,原来的价格,一分钱都不涨!”
张叔说着,又拽着几个正在打扫卫生的环卫工过来,李姨笑着说“我帮着收钱、招呼客人,保证不出错”
,王大爷也跟着说“我早上没事,帮你们蹬三轮车送外卖,那些不方便出门的老人,还能吃到热乎早餐”
。
轮椅上的老太太看着大家,激动地“咿呀咿呀”
叫着,用没偏瘫的手比划着“好”
的手势,像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眼里满是欣慰。
女人的眼泪掉在录用通知上,晕开了“聘用”
两个字,却笑得格外开心。
林墨看见她口袋里露出半截老太太的最新检查单,上面“肌力评分提高,语言功能有所恢复”
的字样被红笔圈了出来,旁边还写着“家属护理得当,建议继续坚持康复训练”
。
他突然明白,那些凌晨四点的擀面杖声,不只是小夫妻讨生活的动静,更是对亲人不离不弃的承诺,是对生活最朴素的热爱。
第二天早上,林墨是被一缕熟悉的芝麻香唤醒的,窗外天刚蒙蒙亮,墙上的挂钟指向五点十分——比以往他被擀面杖吵醒的时间,晚了整整一小时。
他趿着拖鞋走到窗边,往下望去,早餐摊的招牌已经换成了“张叔早餐铺”
,蓝底白字的布幡在晨风中轻轻晃,张叔系着苏晓燕那件洗得白的围裙,正站在油锅前炸油条,筷子在油锅里翻搅的动作,竟有模有样。
李姨坐在收钱的小桌后,面前摆着个铁盒子,有人来买早餐,她就笑着问“豆浆还是豆腐脑?要甜口还是咸口?”
,声音脆生生的,像晨鸟叫。
王大爷蹬着三轮车从巷口过来,车斗里放着几个保温箱,上面贴着“送李奶奶家”
“送张爷爷家”
的纸条,是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早餐的。
最显眼的是轮椅上的老太太,被安置在摊前的小桌旁,手里拿着个小竹筐,正用没偏瘫的手捡芝麻粒——苏晓燕说过,芝麻粒掉在地上可惜,捡起来下次还能撒在饼上,老太太记在了心里,每天都早早坐在这儿“帮忙”
。
林墨下楼时,张叔正好炸完一炉油条,看见他就笑着喊:“小林医生来啦!
快尝尝我炸的油条,晓燕说你爱吃外酥里嫩的,我特意多炸了半分钟!”
说着就用筷子夹起一根递过来,还热乎着,咬一口,油香混着面香,真的和苏晓燕炸的没两样。
“晓燕呢?”
林墨咬着油条问。
“去社区医院报到啦!”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