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听见对门3o2室的防盗门出“咔嗒”
一声轻响,动作轻得像怕吵醒谁。
他好奇地扒着猫眼往外看,看见昨天那个女人挎着个竹篮出门,蓝布衫的后襟沾着一片干枯的韭菜叶——和昨天塞给他的芝麻饼馅里的韭菜叶一模一样。
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林墨竟鬼使神差地换了衣服,悄悄跟了出去。
清晨的早市已经热闹起来,人声、车声、叫卖声混在一起,充满了烟火气。
女人的竹篮在人流里像条灵活的鱼,穿梭自如。
她在豆腐摊前停下,和卖豆腐的王婶讨价还价,手腕上的银镯子撞在竹篮上,出“叮叮当当”
的脆响:“王婶,您这豆渣多给我点呗,张叔他们爱就着咸菜吃,您看我每次都在您这儿买豆腐,照顾您生意不是?”
她的手指在秤星上轻轻划着,眼神专注又认真,“再添两毛钱的豆渣,凑个整,您也方便记账。”
王婶被她逗笑了,无奈地往她的竹篮里多舀了一大勺豆渣:“你这丫头,就会跟我讨价还价,下次再这样,我可不给你多放了。”
嘴上这么说,脸上却满是笑意,显然是经常照顾女人的生意。
女人笑着谢过王婶,又逛了几个摊位,买了些便宜的蔬菜和打折的肉,竹篮渐渐满了起来。
穿过三条窄窄的巷子,她在一个环卫工休息点停下——那是个简陋的棚子,摆着几张旧桌子和椅子。
女人从竹篮里拿出保温桶,里面的豆浆还冒着热气,她麻利地往搪瓷碗里倒,给一个头花白的张叔倒豆浆时,特意多加了一勺糖:“张叔,您昨天跟我说血糖降了点,能少吃两口甜的了,我就给您多放了半勺糖,您尝尝,不齁。”
另一个推着垃圾车过来的李姨,女人赶紧迎上去,从竹篮里拿出两个茶叶蛋塞给她:“李姨,这是我特意买的土鸡蛋,给您家小孙子补脑子,孩子正在长身体,得多吃点有营养的。”
林墨躲在不远处的电线杆后,看着女人的竹篮一点点变空,最后只剩下一个油纸包。
她站在原地犹豫了一下,目光落在街角一个流浪汉的破碗上,最终还是走了过去,把油纸包轻轻放进破碗里,小声说“趁热吃”
,然后转身快步离开,像是怕被人看见。
晨光落在女人的头上,林墨惊讶地现,才二十七岁的人,鬓角竟有了几根显眼的银丝,像是被生活的重担过早压出了痕迹。
“林医生?”
女人转身时正好撞见躲在电线杆后的林墨,竹篮在手里晃了一下,里面剩下的几根葱掉了出来,“您怎么会在这里啊?您也来早市买东西吗?”
她的脸瞬间红了,像个被抓包的孩子,慌忙解释,“那些豆浆和鸡蛋都是卖剩下的,扔了可惜,我就给张叔他们带过来了,不是特意送的……”
“我晨跑,刚好路过。”
林墨的喉结动了动,目光落在女人竹篮底部的药盒上——那是治疗中风的常用药,他一眼就认出来了。
“你妈吃的是这个药吧?”
他指了指药盒,“我认识这个药的厂家代表,能拿到内部价,比药店便宜不少,你要是需要,我帮你问问。”
他没说的是,昨晚他特意查了这个药的价格,每月要花掉小夫妻半个月的营收,对他们来说,肯定是笔不小的负担。
女人的眼睛瞬间亮了,像两盏突然被点燃的煤油灯,闪烁着惊喜的光:“真的吗?那太谢谢您了!
林医生,您真是个好人!”
她激动地拽着林墨的胳膊,往不远处的早餐摊走,“走,林医生,我给您盛碗豆腐脑,放您爱吃的虾皮,上次我在医院听见您跟护士说爱吃虾皮豆腐脑,特意记下来了。”
她的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手腕上的银镯子撞出欢快的响声,竹篮在胳膊上晃成了一个快乐的钟摆。
早餐摊前的折叠桌上,张叔正帮着女人收摊,看见林墨过来,赶紧热情地招呼:“小林医生来啦!
快坐快坐!
丫头做的葱油饼,比城里大饭店的还香,你赶紧尝尝!”
张叔的手套上沾着油污,却小心翼翼地扶着旁边的轮椅,轮椅上的老太太正用没偏瘫的左手,慢慢往一个空碗里夹咸菜,动作慢得像电影里的慢镜头,显然是想给林墨准备咸菜。
第三节:布帘后的秘密
周末的雷阵雨来得猝不及防,豆大的雨点砸在窗户上,出“噼里啪啦”
的响声。
林墨被一阵急促的“砰砰”
敲门声惊醒,他揉着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