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把老槐树的新芽吹得沙沙响,远处传来卖豆浆的吆喝声,晨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母子俩身上,暖融融的。
王秀莲抹了把眼泪,拉着儿子往院里走,脚步都轻快了不少:“快进屋,妈给你煮了鸡蛋,还热着。
你爸的遗像就摆在堂屋,他要是知道你回来了,肯定高兴。”
进屋时,王秀莲才现,建军帆布包侧袋里露着个风筝,是个孙悟空的图案,边角有点磨损,线轴还缠在上面。
“这是……”
她指着风筝,突然想起建军小时候,总缠着她做风筝,每次放起来,都拽着线跑,喊着“妈,你看,孙悟空飞上天了!”
“这是我在杭州夜市买的,想着回来给你放。”
建军挠挠头,眼里带着笑,“小时候你总说,风筝线的尽头,就是家的方向。
我在杭州的时候,每次想你,就拿出来看看,想着总有一天,要顺着这根线,回到家。”
王秀莲看着那只风筝,突然笑了,眼泪却又掉了下来。
她转身去厨房端鸡蛋,脚步踩在青石板上,心里像揣了个暖炉。
窗外的晨光越来越亮,老槐树上的新芽绿得亮,她知道,这三年的牵挂和等待,终于像风筝线一样,把她的儿子,从遥远的地方,拉回了家的方向。
清明那天,建军拿着风筝,带着母亲去了父亲的坟前。
他把风筝放得很高,孙悟空的图案在蓝天上飘着,线轴攥在母亲手里。
王秀莲抬头看着风筝,轻声对丈夫的坟茔说:“老伴,你看,咱们的儿子回来了,他没让咱们失望,风筝线的尽头,他还是找到了家。”
风把她的声音吹得很远,风筝在天上稳稳地飞着,线轴在手里轻轻颤动,像极了父亲当年牵着儿子的手,温暖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