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理所当然的事,得让他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好,不是靠钱衡量的。”
他想起父亲——退休的老邮递员常说的一句话:“手里过的不光是包裹信件,更是人心,得捧着、护着,不能寒了人家的好意。”
傍晚的霞光把六楼的阳台染成金红色,像披了层喜庆的绸缎。
周建斌停在楼下,抬头看见李想正站在阳台上挥舞录取通知书,校服的影子在墙上晃成个威风凛凛的剪影,像个真正的警察。
他突然把那个缠了三层胶带的纸盒放在李想家的鞋柜上,轻轻按下门铃,没等里面有人回应就转身快步走了——刚骑上三轮车,就听见背后传来李想的喊声:“周师傅!
等等!
您落东西了!”
周建斌没回头,只是挥了挥手,三轮车的“嗡”
鸣声里,他听见李想的声音越来越远:“周师傅,谢谢您的书!
我一定好好看!”
他的嘴角忍不住上扬,摸了摸胸口的红包,心里盘算着:等周末,就把红包换成文具,给李想送去,就说是“开学礼物”
,这样孩子肯定会收下。
回到家时,周磊正趴在桌上写作业,看见他手里的《刑侦案例汇编》空盒子,好奇地问:“爸,你不是说要给李想哥送书吗?怎么空着手回来了?”
周建斌坐在儿子身边,把今天的事说了一遍,周磊突然眼睛一亮:“爸,我也想当警察!
李想哥当警察这么光荣,我也想跟他一样,帮别人!”
周建斌的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突然觉得,这比收到任何红包都让人开心。
第四节:警徽下的传承
开学前的家庭聚会上,李想的录取通知书被摆在餐桌中央,像件珍贵的展品,旁边的《刑侦案例汇编》翻开着,周建斌写的那句赠言被李明远用精致的相框裱了起来,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墙上,和当年他当联防队员时的红袖章并排挂着——红袖章的红布已经褪色,边角磨破了,却还沾着当年夜市巡逻时的尘土,像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六岁的妹妹举着冰镇可乐,奶声奶气地说:“哥以后当警察,是不是就能抓小偷、帮好人了?就像电视里那样!”
李想突然挺直腰板,像宣誓似的,声音响亮又坚定:“不光要抓小偷,还要帮周师傅这样的好人,帮所有需要帮忙的人!
就像周师傅帮我修自行车、帮张奶奶搬东西一样!”
李明远的目光落在阳台的旧物箱上,里面装着他年轻时当联防队员的装备:手电筒、哨子、红袖章,还有一把没开过刃的橡胶棍。
当年他在夜市抓小偷时,被小偷用水果刀捅伤的伤口现在还隐隐作痛,李想当时才六岁,抱着他的腿哭得撕心裂肺,说“爸爸我长大了要当警察,保护你,不让坏人欺负你”
,手里还攥着块没吃完的水果糖,糖都被眼泪泡化了,黏在他的裤子上。
“周师傅托人捎来的,说是给你的开学礼物。”
李想突然从书包里摸出个小盒子,打开一看,是枚辅警的旧肩章,边角磨得亮,却擦得干干净净,连金属扣都透着光,“他说这是周磊哥以前当辅警时戴过的,现在周磊哥要去考警校的成人自考,让我留着,警醒自己不管啥时候都不能忘了初心。”
他小心翼翼地把肩章别在录取通知书的封面上,金色的警徽和银色的肩章在灯光下交相辉映,像两颗互相守望、彼此照亮的星星。
开学那天,周建斌的三轮车破例开进了学校——李想跟学校保安好说歹说,才同意让周师傅把车开进来帮忙搬行李。
李想的行李箱上贴满了从快递单上剪下来的邮票,五颜六色的,像件艺术品,每个邮票下面都写着“加油”
“坚持”
“不忘初心”
的小字。
周建斌帮他把箱子搬上校车时,突然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儿子周磊也报了警校的成人自考,说看你当警察这么光荣,他也想跟你学,以后当个体面的、能帮人的警察。”
他的手指在李想的书包上划了划,那里别着枚新的警徽挂件,是用他送的那本《刑侦案例汇编》的书脊木料做的,小巧又精致,上面刻着“警”
字。
“周师傅,这钱您一定收下!”
李想突然把那个红包又塞进周建斌手里,这次紧紧按住了他的手腕,眼神格外认真,“这不是送礼,是我预支的‘破案奖金’!
等我将来立了功,拿到真正的奖金,再请您喝冰镇可乐,喝最好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