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魂穿农户女 > 第270章 施粥

第270章 施粥(1 / 2)

府门前停着不少马车,她与刘氏同乘一辆,其余妇人方才陆陆续续登上马车。

马车朝着城门缓缓驶去,她将车窗微微推开,凝视着濮阳街道的状况。

濮阳街道是由泥土与砂石混合而成的夯土路,马车行于其上,沙沙之声不绝于耳。

历经多日阴雨,道路行走时不见尘土飞扬。

今日天公作美,阳光破晓,照亮这座灰蒙蒙的古城。

道路依墙而建,触目所及,全是蜷缩着倚靠墙边,衣衫褴褛的难民。

与盛京那些衣着整齐、面色红润的百姓相比,此情此景任谁看了都会忍不住动起恻隐之心。

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这些难民的模样,令她回忆起自己初来乍到时,也不比这些难民好到哪里去。

若是见到成年难民,虽衣衫褴褛、骨瘦如柴,她尚不觉得如何。

然而,难民之中那些婴儿、孩童,在母亲怀中无精打采,有的低声啜泣,嘴里喊着饿。

这般景象,令她心中无比酸楚。

她收回目光,转头望向刘氏:“城中百姓倒是颇为守序,未见追逐马车之举。”

刘氏双手交叠,端坐如钟。

闻得此言,她收起笑容,叹息一声:“家主为了防止这些灾民在城中闹事,早就下了教令,凡在城中偷窃、纠缠百姓、追赶马车者,一律撵出城去不准进入。

城内有施粥,他们尚可得一口吃食。

若是在城外,怕是这一口吃食都没了。

这些难民为了这一口吃食救命,才守着规矩不敢冒犯。

至于城外那些难民,咱们却是无暇顾及了。

朝廷送来的赈灾粮,于这些难民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现今赈灾粮又停了,那些难民更是走投无路。

家主一直担忧他们会有暴动,危及城中百姓,每日忧心不已。

如今冠军侯来相助迁徙,对濮阳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只要多迁徙些难民,咱们濮阳的百姓也能多一份安全不是”

多听多思,刘氏所说的每句话芷兰也的确认真在听。

她时不时点头,对刘氏的话表示赞同。

心里却琢磨着,迁徙百姓的确是件重要的事。

不然几百万灾民聚集在这周边,迟早会出现问题。

很快众人来到城门处,今日城门的士兵比昨日她们进来时多了不少。

城墙下不少士兵已经开始架着大锅开始熬粟米粥,炊烟袅袅,吸引了不少附近的难民围观。

大锅架起了五六个,都是由士兵熬煮,刘氏带领着一众夫人则是上了城墙,站在高处向下俯瞰城中一切。

站在高处,开阔的视野将城下一切尽收眼底。

一众夫人只需要在城墙上看着士兵待会熬好分给灾民就行。

她们不需要亲自动手做些什么,只需要到个场,然后上城墙,待会等着灾民千恩万谢就行。

那些书里、电视里演的官夫人、小姐亲自上场的画面也都只是虚构的。

真正的权贵太太们,根本不需要动手。

她们聚在一起,远离灾民,一是怕出现事故,二也是嫌弃这些难民的肮脏。

两刻钟后,有士兵开始骑着马从城门往城内疾驰,一路上还拿着铜锣敲击。

很快灾民从四面八方涌入到城门处,不多时就已人满为患。

“排好队、别急!

谁敢抢,别怪咱手下不留情,直接给你轰出城外”

士兵冲着聚集越来越多的难民高声喊道。

难民们各个如豺狼见了肉,满眼冒绿光死死盯着大锅里沸腾的粟米水。

怕被赶出城外,让他们保存最后一丝理智,乖乖的排好队等着施粥。

芷兰眼见这一幕,再次回想她当初迁徙时,经过府城施粥时的情形。

都说穿越好,穿越到了古代凭借着自己现代的学识和技能一定会混的风生水起。

可你真要是穿越到了古代就会知道,那无疑是痴人说梦。

当你进入古代这个氛围就会知道,这里的一切与现代有多么不同。

古人的思想是保守的,因为他们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

他们只知自己脚下站着的这一亩三分地。

他们性格沉闷,话语少,大多时候都把心思憋在肚子里。

你想做生意,除非你身后有雄厚的家世,不然你所有的财富点子都会被人觊觎。

轻则失财,重则失命。

能想法子去挣钱,那还是国泰民安的时候。

可在古代,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天灾人祸。

别说古代的天灾人祸,就是在现代。

每年的新闻也会报道全世界各地的台风、海啸、山洪、大水

只是现代所有的基础建设都已经做好了,免去不少百姓因为天灾而失去生命。

可古代的基础建设特别差,城郭之外,除了树木就是青草。

农户家的房子都是泥土木头垒出来的,根本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

最新小说: 闪婚后,被豪门掌权人掐腰强宠了 修仙:远离多灾多难的男女主 修仙:美男皆是工具人 女总裁保镖,怎么是我的技师 侯子高老师我保了 我在大唐当道姑 午夜凶播:我在怪谈世界横着走 种田养娃致富全朝,手握加速系统赢麻 紫袍钗 君乃天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