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曹丕斗。
当你立下忠汉人设的那一刻起,你注定就是曹操的弃子了。
文章写得再好,长得再帅,有什么用。
看看人家曹丕,好钢可都用在刀刃上了。
在曹丕的示意下。
占卜大师王旦,环顾赤珠,率先开口了。
“魏公,在下以为,青蛇吐珠,乃是大吉之象”
“往昔,建宁二年,青蛇见于御坐轩前,又大风雨雹,霹雳拔树,天子诏使百僚各言灾应。时人以为,汉徳将移”
“汉者,火德也。青蛇吐赤珠于魏宫,此乃天意将汉祚移位大魏也”
荒谬
台下,原先的汉朝老臣们,心中暗骂不断。
可自从曹操建立魏公国以后,直接把许昌班底全部抽干,他们现在身为魏官,自然也不好当面反驳,只是私下抨击亲近曹操之人。
侍曹之人与过去的侍董之人一样,将会被士族圈子排挤,这在汉末士族之中,算是政治正确了。
曹操看向百官,众人虽有怨不敢发,含怒而不敢动。
“崔公,乃河北名士也,可有何解”
崔琰之族女刚刚被杀,已然心知曹操想拿清河崔氏立威。
如此危急关头,说错任何一句话,都得人头落地。
“崔公,为何迟疑不言”
在曹操几度威逼下。
崔琰身后的男子方才上前。
此人名为杨训,崔琰担任东曹掾时,举荐此人入府。
按照汉末君臣观,崔琰是他的举主,有恩情在身。
杨训上前拱手道。
“回魏公,崔公年迈,口齿不清,当由某代为回答。”
“在下以为,青蛇吐珠,乃天祚大魏。”
“大汉孝武皇帝时天下有谶言,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之厄,乃四十二也,代汉者,当涂高”
“如今汉室将崩,自高祖践祚至光武复兴,到今日已有四百零一年。”
“只余下十九年,汉祚将崩。”
“魏公扫平天下,大魏承接汉祚,当为十九年后”
好解释。
利用汉朝谶言,将曹魏天命盖棺落定。
杨训想以此讨好曹操,保住崔琰的性命。
同时,以谶学之言,想将曹操代汉的进度往后拖延。
却不料,无论是朝中的亲曹派,还是保皇派都不会满意这个回答。
“十九年”
曹操眼神冷冽。
六七之厄,的确是四百二十年。
可他曹操已经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能活十九年
“太久了”
占卜师王旦反驳道。
“当涂高者,必然是魏也,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
“更何况,古者官职不言曹字,然而,自汉已来,官位尽曰某曹,诸曹并列,此乃天意也”
“天予不取,反受其害。”
“臣王旦,请魏公进魏王再加冠冕,顺应天意”
群臣高贺,伏地长拜。
崔琰等人鹤立鸡群。
饶是杨训百般拽着崔琰的袖子,此人依旧是风高亮节,不肯低头。
“崔公,在下求你了。”
“公,当为族人考虑啊。”
崔琰闭目抬头,良久后,方才哀叹一声,缓缓伏地。
曹操见此,满意的抚须大笑。
“官卿欲加黄袍于孤之身。”
“然,孤,岂是这般用心”
“孤,一生只想做汉臣别无他念耳。”
“若天命在孤,孤愿为周文王矣。”
旋即,曹操眼神威逼,又看向杨训。
“当真天命更替,还有十九年”
杨训见状冷汗涔涔,连忙改口道。
“回魏公,在下又想了一下,汉天子曾失国于王莽,新朝立国十五载。”
“算于其中,汉祚应只余下四年。”
“盖,建安二十五年,天下将易代。”
四年时间,曹操自认为还等得起。
孤高不可一世的魏公得到了满意的答案,最终放过了崔琰。
随后,整个邺城的江湖术士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