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了,绩效考核就像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噩梦,一次又一次地困扰着我。每次到了考核的时候,我都会感到无比的烦躁和焦虑,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我作对。
绩效考核:一场无处可逃的循环噩梦
办公桌上的台历被红笔圈出的日期,像一枚即将引爆的炸弹,在视线里扎下根来。距离季度绩效考核还有三天,可这份焦虑早已提前一周钻进我的生活,像潮湿角落里疯长的霉菌,一点点吞噬掉原本该有的平静。
清晨七点半,闹钟还没响,我却猛地从床上弹坐起来,脑子里第一反应不是今天要开的项目会,而是绩效考核表里那几项还没填满的“工作成果”。摸过手机点开企业微信,置顶的“绩效填报群”里,HR凌晨三点发的提醒消息还亮着:“请各位同事于周五前完成自评,逾期将影响考核结果。”指尖划过屏幕,连带着心脏也跟着发紧,指尖的凉意顺着血管蔓延到四肢,明明是初秋的好天气,后背却渗出一层薄汗。
洗漱时盯着镜子里的自己,眼底的青黑像晕开的墨,连带着眼神都没了往日的神采。挤牙膏的手不自觉地用力,白色的膏体在牙刷上堆得老高,直到牙膏顺着刷毛往下滴,才猛地回神——昨天晚上为了补全项目数据,熬到一点多,可那份绩效表上的“亮点业绩”栏,依旧空着大半。我对着镜子深吸一口气,试图扯出一个还算轻松的笑,可嘴角刚上扬就僵住了,连自己都骗不过去的疲惫,怎么可能瞒过考核时领导审视的目光?
走进公司电梯,恰好碰到同部门的小林。她抱着笔记本电脑,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着,屏幕上赫然是绩效自评的表格。“你填完了吗?”她头也没抬,声音里带着明显的沙哑,“我昨天改到两点,总觉得写的成果不够亮眼,怕领导觉得我这季度没干活。”我摇摇头,刚想说自己也卡在“业绩亮点”上,电梯门开了,部门经理从外面走进来。原本还在小声抱怨的小林立刻闭了嘴,手指停在键盘上,眼神慌忙地移到别处。经理笑着问我们是不是在准备绩效,我和小林只能硬着头皮点头,那句“太难了”卡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口——谁都知道,在领导面前抱怨绩效考核,无异于承认自己能力不足。
坐在工位上,打开绩效系统的页面,光标在屏幕上闪了半天,却一个字也敲不进去。我翻出这季度的工作记录:三月跟进的A项目,虽然按时交付了,但客户反馈里提了一句“细节有待优化”;四月做的市场调研,数据倒是详实,可最终没被采纳进最终方案;五月牵头的小组任务,明明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写进绩效表时却不知道该怎么突出自己的作用。鼠标一遍遍划过这些记录,越看越烦躁,随手抓起桌上的笔,在草稿纸上胡乱画着圈,笔尖把纸戳出一个个小洞,就像我此刻被绩效考核搅得千疮百孔的心情。
中午吃饭时,往常热闹的餐桌变得安静。隔壁桌的同事压低声音讨论着绩效等级,说去年拿到S级的人,不仅年终奖多了两万,还获得了晋升机会;而拿到C级的人,不仅要参加绩效改进计划,年底评优更是直接被排除在外。这些话像小石子一样砸在我心上,让原本就沉重的心情更添了几分压力。我扒拉着碗里的米饭,味同嚼蜡,脑子里反复想着:如果这次我也拿到C级怎么办?领导会不会觉得我能力不行?同事会不会背后议论我?这些念头像藤蔓一样缠绕着我,连最喜欢的糖醋排骨,吃在嘴里都没了滋味。
下午开项目复盘会,领导提到了下季度的目标,顺带提了一句“绩效考核会重点参考季度目标的完成情况”。我手里的笔顿了一下,赶紧在笔记本上记下领导说的每一个要求,生怕漏了什么影响考核。可越记越乱,脑子里像塞进了一团毛线,理不清头绪。会议结束后,领导叫住我,问我对下季度目标有没有疑问。我张了张嘴,想说自己担心完不成目标影响绩效,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能强装镇定地说“没有疑问”——我怕自己的犹豫,会让领导觉得我没有信心,进而影响这次的考核结果。
晚上回到家,本想放松一下,可一看到书桌上摊开的绩效表,所有的疲惫都被焦虑取代。我打开之前的项目文档,试图从中找出更多“亮点”,可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依旧觉得自己的工作没什么值得炫耀的。手机里弹出朋友发来的消息,问我周末要不要一起去爬山,我盯着消息看了半天,最终还是回复“算了,我要补绩效表”。朋友发来一个无奈的表情,说“你都被绩效考核逼疯了”。我苦笑了一下,何尝不是呢?可我没有办法,绩效考核就像一道必须跨过的坎,跨不过去,就只能承受随之而来的后果。
夜深了,窗外的路灯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影。我坐在电脑前,手指终于在键盘上动了起来,一点点敲着绩效自评的内容。每写一句话,都要反复修改好几遍,生怕用词不当让领导误解;每列出一项成果,都要纠结要不要再补充细节,怕写得太简单显得工作没含金量。时钟的指针一步步走向十二点,绩效表终于填得差不多了,可我却没有丝毫轻松的感觉,反而更加焦虑——我不知道自己写的内容能不能让领导满意,不知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