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阳舒展)
光暗学院的穹顶是由1的能量玻璃构成,透过玻璃能看见光暗奇点的3o脉冲像呼吸般起伏。
173名来自不同文明的学生坐在环形阶梯教室里,课桌上的全息投影仪正同步显示着太阳系的潮汐数据——这些数据与每个人的呼吸频率存在微妙的共鸣,就像王强在开课致辞中说的:“平衡法则从不需要刻意寻找,它就藏在你每次心跳、每缕阳光里。”
王强的机械臂握着青铜钥匙,钥匙的光芒在讲台中央投射出光暗奇点的三维模型。
模型中,青金色的能量流呈现出完美的螺旋结构,3o的光明能量与7o的黑暗能量在螺旋中形成稳定的对流,对流度恰好等于地球自转的角度。
“注意看奇点的能量边界。”
他的指尖划过模型的边缘,那里的能量流突然分化出无数细小的支流,分别流向12个维度裂缝的方向,“这些支流的分叉角度都是3o度,这是宇宙最省力的传输角度,就像河流总会选择阻力最小的河道。”
陆玄的玉琮吊坠在此时接入模型,青金色的代码流为能量流标注出具体参数:光暗奇点的能量密度是17x1o3?焦耳立方米,其中3o转化为文明可用能量,7o保持储备状态——这个比例与人类大脑的开程度、地球陆地与海洋的面积比、甚至教团成员转变后的能量构成都惊人地一致。
“这不是巧合,是宇宙的基础语法。”
陆玄调出数据库中的1736种文明样本,每种文明的兴衰曲线都呈现出“3o增长、7o沉淀”
的周期律,“玛雅文明的91天平衡周期,古埃及的尼罗河泛滥频率,本质上都是在遵循这个语法。”
林念默的青铜钥匙在课桌上轻轻跳动,钥匙的影子在全息投影上画出童谣的五线谱。
当王强演示奇点能量如何突破收割者防线时,五线谱的音符突然与能量流的波动频率重合,原本复杂的突破轨迹瞬间变得清晰——每个音符都对应着一次能量爆,其中“i”
音的频率正好能瓦解3o的绝对熵能。
“这是……用旋律解码能量逻辑?”
后排的星盟交流生墨霆推了推眼镜,他的终端显示,这种解码方式比陆玄的代码效率高出17。
陆玄的代码流在此时自动调整,将林念默的童谣旋律转化为可视化的波形图。
波形图中,每个峰值都标注着不同文明的平衡符号:华夏的太极图、玛雅的螺旋纹、星盟的磁暴印记……这些符号在波形谷值处完美融合,形成新的通用代码。
“有时候,最原始的共鸣比复杂的算法更有效。”
陆玄看着林念默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突然想起陈默日志里的话:“智慧就像平衡草,长得越高,根扎得越浅——浅到能触碰到每个文明的土壤。”
课程进行到“文明纠错案例”
时,墨霆突然举手。
他将一块收割者星舰的残片放在投影仪上,残片表面的熵增纹路在苏美尔楔形文字的照射下,显露出隐藏的日志内容。
“‘绝对熵增第7周期,观察到碳基文明用3o黑暗能量强化光明武器,逻辑库产生o3秒紊乱’。”
墨霆的指尖在楔形文字上滑动,每个字符都化作对应的平衡公式,“这段日志证实了我们的猜想:收割者的自我毁灭,从他们拒绝3o平衡能量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他的翻译引了课堂骚动。
来自猎户座的学生展示了他们文明的“失衡战争”
遗迹——那些被绝对光明能量烧成玻璃的星球表面,依然能辨认出3o黑暗能量的残留,像绝望中伸出的求救之手。
秦烽作为客座讲师,突然激活教室的模拟系统,将学生们的意识接入1965年罗布泊战场:“这是星蚀教团最接近平衡的时刻。”
模拟场景中,3名教团成员正用光明能量保护平民,同时用黑暗能量构建防御盾,他们的能量流与此刻课堂的共鸣频率完全一致,“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把‘非此即彼’当成唯一答案。”
钮云儿则在模拟系统中加入了“共情模块”
。
当学生们体验收割者的绝对熵能视角时,系统会同步投射出被吞噬文明的记忆碎片:开普勒452b的古寨虚影正在种植平衡草,古代守护者在平衡域刻下最后的注解,749局牺牲者的能量场在黑暗中闪烁……“理解为什么而战,比知道怎么战更重要。”
她的战术面板上,每个学生的“共情指数”
都在上升,其中林念默的指数达到91——她的青铜钥匙正与模拟系统中的陈默虚影产生共振,“这就是我们建立光暗学院的初衷:让武器握在懂得悲悯的人手里。”
课间休息的铃声是用卡鲁玛长老的兽骨手环敲击玉琮的声音。
学生们立刻围向教室中央的苔藓花坛,灵均族群的白鼠们正顺着网络奔跑,鳞片的蓝光在地面拼出流动的影像:陈默的意识碎片在光暗平衡域播种,种子芽时,根须吸收7o的黑暗能量,叶片沐浴3o的光明能量,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