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749局:神秘档案 > 第583章 局 自然听觉

第583章 局 自然听觉(1 / 1)

(作者:向阳舒展)

1979年盛夏,蝉鸣如浪,749局基地的警报声却突然刺破燥热的空气。

一份加急电报被火送到乾峃昇手中,电报纸上的字迹潦草却透着震撼:“西北矿区工人陈明,能听见千米外巷道坍塌的预兆,成功预警三次重大事故。”

乾老的手指摩挲着电报边缘,当机立断:“召集林昭远、苏晴、周启铭,带上全套声学监测设备,我们立刻出。”

三天后,矿区简陋的招待所里,研究团队见到了陈明。

这个身形瘦削的工人戴着自制的耳塞,眼神却异常锐利。

“我这耳朵就像装了个扩音器。”

他苦笑着摘下耳塞,“半夜能听见老鼠在墙里磨牙,连邻居家钟表的秒针走动声都吵得人睡不着。”

苏晴立刻取出便携式听力检测仪,当频率调至常人无法感知的2okh以上时,陈明突然皱眉:“有高频的嗡鸣声,像老式电视机的电流声。”

仪器屏幕上的波形剧烈跳动,证实了他的描述。

在矿区巷道深处,真正的考验开始了。

周启铭架起精密的声波定位仪,其灵敏度可达微帕级。

陈明戴上隔音耳罩,隔绝外界正常声响后,突然指向东南方:“那里的岩层有细微裂缝,每分钟震动12次。”

团队使用地质雷达探测,果然现距离地表8oo米处存在断层,裂缝宽度仅o3毫米。

“这不可能是巧合!”

周启铭盯着检测数据,“常规听觉根本无法捕捉这种次声波频段的震动。”

为了深入研究,陈明被带回749局实验室。

苏晴主导的解剖实验显示,他的耳蜗毛细胞数量是常人的3倍,且排列呈现独特的螺旋状结构;听觉神经纤维密度更高,髓鞘厚度也出平均值。

“这就像他的听觉系统进行了精密改装,”

苏晴在显微镜下观察切片,“但生理结构的差异,真能解释他听见千米外声音的能力吗?”

陈默设计了更为严苛的双盲测试。

在隔音消声室内,陈明被蒙住双眼,研究人员在5公里外的山谷设置了不同的声源:风吹动的铃铛、水流冲击岩石、机械齿轮转动。

当测试进行到第七组时,陈明突然准确分辨出三种声音的方位和距离,误差不过5度和1o米。

然而,当研究人员加入干扰声波时,他的判断开始出现偏差——这表明其自然听觉虽强大,却并非无懈可击。

玄真子在一旁翻阅古籍,突然抚须惊叹:“《天工开物》曾记载‘顺风耳’奇人,能闻百里之外马蹄声。

道家所言‘天耳通’,或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的话引激烈争论。

声学专家赵教授拍着频谱分析图反驳:“这更像是某种声学共振现象,或许他的听觉系统恰好与特定频率产生共鸣。”

随着研究深入,更多谜团浮出水面。

陈明能听见特定人群的心跳差异,甚至通过呼吸声判断对方的情绪状态。

但当研究人员试图用仪器解析这些声音中的“情绪密码”

时,却现声波频率并无明显规律。

更诡异的是,他声称能听见“时间流逝的声音”

——在深夜,会有类似沙漏漏沙的细碎声响,这在科学理论中完全无法解释。

为了验证其能力的极限,周启铭设计了“极限听觉挑战”

在真空环境舱内,陈明依然能听见舱外设备运转的极细微震动;但当声波衰减至-12odb时,他次露出困惑的表情。

“声音变得很模糊,像隔着水在听。”

他的描述让研究人员意识到,即便自然听觉,也存在物理法则的限制。

八个月的研究接近尾声,乾峃昇在总结报告中写道:“陈明的自然听觉能力,与耳蜗、听觉神经的特殊生理结构存在关联,但现有声学理论无法完全解释其远距离感知、情绪分辨等现象。

初步推测,或涉及未知的声波传导介质,或存在越常规听觉的信息接收方式。”

会议最后,他望着实验室里忙碌的仪器,语气坚定:“这项研究不仅关乎个体能力,更可能改写人类对声音、对世界的认知边界。”

深夜的实验室,陈明独自坐在听力检测仪前。

当仪器出18kh的声波时,他突然转头望向窗外。

那里,一只夜枭正在树枝上振翅,而普通人根本无法察觉这微弱的声响。

这个场景让赶来的苏晴陷入沉思:“在人类听觉范围之外,究竟还藏着多少未被听见的世界?”

而749局的探索者们,正带着这些疑问,继续在未知的领域中前行,每一次检测数据的异常、每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在推动着科学的边界不断拓展。

最新小说: 神印:柔弱魔法师,只有亿点人脉 差一点我就碰到月亮 原神钟离bg之小青龙穿越了 女尊:大佬逃荒种田宠夫郎 启禀殿下,世子今天还在装 女总裁保镖,怎么是我的技师 我在大唐当道姑 侯子高老师我保了 重生:每日到账1亿美金 炎灵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