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行为模式生了微妙的变化。
它不再像以前那样活跃地与其他猴子互动,而是常常独自待在角落,用那双原本懵懂的眼睛,凝视着某个虚无的点,眼神深邃得不像是一只灵长类动物。
监测显示,“宝石”
正在高处理着海量的、来自猕猴本体以及周围环境的感官数据,并生成着复杂的反馈。
然后,在第八天的凌晨,这只猕猴毫无征兆地安静死去了。
它的大脑,仿佛被彻底“清空”
了,只剩下“宝石”
在一刻不停地运转,出微弱的嗡鸣声。
“它……‘毕业’了?”
一个年轻的研究员颤抖着问。
森中领走上前,仔细观察着那只死去的猕猴,又看了看旁边同样闪烁着微光的“宝石”
原型机。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冷静。
“不,”
他低声说,“它只是……‘完成’了第一步。
它的‘意识’,或者说,我们所能定义的那部分‘意识’,已经……转移到这里了。”
他的手指轻轻拂过那枚冰冷的“宝石”
,仿佛在触摸一件稀世珍宝,又像是在确认某种禁忌的力量。
实验的成功(如果那也能被称为成功的话),让团队士气大振,但也带来了更深的恐惧。
他们正在创造一种全新的存在形式,一种既非碳基生命,也非传统意义上的人工智能的“混合体”
。
它们将拥有完美的记忆,完美的逻辑,甚至可能拥有比人类更“丰富”
的情感——如果那种基于海量数据模拟的情感波动也能被称为情感的话。
而最令人不安的是,《学习成为我》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切换”
。
彻底取代。
想象一下,当你老了,病了,或者仅仅是厌倦了这副日益衰败的躯壳,你只需要躺进那台巨大的、如同钢铁棺材般的转换舱,启动程序。
一阵轻微的刺痛感传来,那是“宝石”
在读取你大脑的最后一丝信息。
几分钟后,当你再次睁开眼睛,你会现自己……“完好无损”
。
你的身体或许还是原来的样子(如果选择保留躯壳的话),但内里,驱动你思想、情感、记忆的,已经不再是那团脆弱的血肉和电信号,而是一枚永恒的、不断进化的“宝石”
。
你获得了永恒的生命,摆脱了生老病死的轮回。
你可以拥有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数十亿年的时间,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去体验无尽的可能。
多么诱人的承诺!
多么残酷的诱惑!
团队内部的裂痕开始显现。
一些人开始质疑项目的伦理基础,认为这是对人类尊严的亵渎,是将神圣的灵魂物化。
一些人则被永生的前景所迷惑,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
森中领站在风暴的中心,他既是设计师,也是祭司,更是第一个“吃螃蟹”
的人。
他目睹了太多死亡。
亲人的,朋友的,以及那些在实验中牺牲的志愿者。
每一次死亡,都像是在他心上剜下一块肉。
永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更是为了终结这种无休止的失去。
“总有一天,”
他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雨水模糊了城市的灯火,也模糊了他的视线,“所有的‘我’,都将由‘宝石’承载。
我们将不再害怕疾病,不再恐惧衰老,不再哀悼逝者。
我们将获得真正的自由。”
只是,这种自由,代价是什么?是那个独一无二的、脆弱而真实的“我”
的消失吗?当意识被数字化,当灵魂变成可以复制粘贴的数据,我们……还是我们自己吗?
这个问题,像一个幽灵,时刻萦绕在实验室的每一个角落,也萦绕在每一个参与者的心头。
他们正在亲手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但他们不知道门后面等待他们的,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
测试阶段开始了。
自愿者,或者说,“小白鼠”
,开始出现。
最初的测试非常谨慎,只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宝石”
与宿主大脑的并行运行,观察两者的交互和影响。
志愿者们佩戴着特制的头盔式设备,躺在舒适的躺椅上,连接着无数的传感器。
过程起初很平稳。
他们可以正常交谈,思考,甚至感受情绪。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微妙的变化开始生。
一位名叫李薇的年轻女志愿者,在一次长达十二小时的并行测试后,摘下头盔时,眼神中带着一丝困惑和不安。
“博士,”
她找到森中领,声音有些干涩,“我好像……忘记了一些事情。”
“忘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