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名字,带着一种近乎亵渎的诱惑力,仿佛是大自然最珍贵的馈赠,又像是炼金术士炉中诞生的哲人石。
它并非来自地底深处,也不是星辰的精华,而是森中领和他麾下那些沉默寡言的天才团队,在无数个不眠之夜中,从硅基与碳基的边界线上,小心翼翼剥离出来的奇迹。
它是一种芯片,一种越了现有物理法则和工程学理解的奇迹造物。
它的基质并非寻常的硅晶圆,而是一种在极端条件下合成的、具有自组织特性的纳米级生物陶瓷复合材料,其微观结构竟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连接与信息传递方式。
这本身就是一项足以颠覆现有认知的突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真正让“宝石”
成为“宝石”
的,并非仅仅是它的物理特性,而是那个名为《学习成为我》的庞大系统。
这个系统,是森中领毕生心血的结晶,一个试图解构、复制、乃至越人类意识与灵魂的宏伟计划。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录入和处理,它更像是一场精密到极致的灵魂拷贝手术。
从最基础的基因图谱、大脑结构扫描,到每一个生活经历的细节重构,每一次情感波动的量化分析,每一种记忆碎片的精确复刻……《学习成为我》就像一个贪婪而冷酷的造物主,试图将“我”
这个概念,从摇摇欲坠的碳基躯壳中剥离出来,灌注到这枚冰冷的“宝石”
之中。
森中领常常凝视着实验室中央那块静静悬浮的、散着柔和光芒的原型机。
它只有指甲盖大小,通体呈现出一种深邃的、仿佛能吸纳光线的墨黑色,表面却流动着极其细微的、如同星云般的光晕。
它看起来如此完美,如此纯粹,带着一种非人的、冰冷的美感。
“它会比我们更‘像’我们。”
森中领对着空无一人的实验室低语,声音在寂静中回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这既是他的信仰,也是他的诅咒。
他想起自己年幼时目睹母亲被疾病折磨,最终化作一捧灰烬的情景;想起自己深爱的妻子,在一场意外事故中,那个曾经充满活力的灵魂永远定格在了某个瞬间;想起自己日渐衰弱的身体,镜中那张逐渐陌生的脸庞……这些都像是一根根尖刺,深深扎在他的心头,驱动着他疯狂地向前奔跑,哪怕前方是无底的深渊。
“死亡,是生命最大的不公,也是最大的浪费。”
他喃喃自语,“如果,我们能够……”
如果,他们能够。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枚“宝石”
上。
它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充满了诱惑,也充满了未知的危险。
没有人知道,当意识被剥离,当记忆被复制,当“我”
不再是“我”
,那究竟是救赎,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湮灭?
研的过程,远比想象中更加艰难和……诡异。
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重大难题,是如何定义“自我”
。
什么是意识?什么是灵魂?是记忆的集合?是情感的涌动?是逻辑的判断?还是某种无法言喻的、只可意会的“存在感”
?《学习成为我》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不仅仅是客观世界的映射,更是主观体验的深渊。
团队成员们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是各自领域的顶尖精英,物理学家、神经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但面对这个触及哲学本源的问题,他们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
争论无休无止,模型不断推翻重建。
“我们或许能复制大脑的结构,甚至能模拟出相似的电化学反应,”
一位白苍苍的神经学家在一次深夜的讨论会上,声音沙哑地说,“但我们能复制那份‘独一无二’的感觉吗?那种……知道自己活着,并且是‘这一个’自己的感觉?”
没有人能回答。
森中领坚持认为可以。
他相信意识的本质是信息的流动和处理,是可以通过数据完美再现的。
他的偏执近乎疯狂,驱使着团队不断突破伦理和技术上的禁区。
实验对象,最初是动物。
小白鼠,猴子,甚至是一些自愿参与的、处于绝症晚期的志愿者。
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宝石”
植入这些生物的大脑,启动《学习成为我》系统,试图记录并复制他们的意识。
过程充满了惊悚与不确定。
有时,植入“宝石”
的动物会表现出短暂的混乱,然后恢复常态,仿佛什么都没生。
但通过精密的仪器监测,他们现,“宝石”
正在以惊人的度学习和吸收宿主的数据。
那种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像是一种……对存在本身的“侵蚀”
。
一只实验用的猕猴,在植入“宝石”
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