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黄河,地势渐高,空气也愈发清冷干燥。
扎克一路西行,人烟渐稀,取而代之的是连绵的戈壁与隐约可见的雪峰轮廓。
越靠近昆仑山,遇到的江湖人士反而愈发少了,但留下的,无一不是气息沉凝、眼神锐利之辈,显然都是对自身实力颇有信心,或有所依仗之人。
寻常的凑热闹者,早已被前路的艰险与潜在的危险吓退。
这一日,扎克终于抵达昆仑山脚下。
放眼望去,千峰堆雪,万壑凝冰,巨大的山体如同一条蛰伏的银色巨龙,散发着亘古的苍茫与威严。
山脚下已然聚集了不少人,三五成群,各自占据一方,彼此间充满了警惕与敌意。
星宿派弟子衣着鲜艳,举止嚣张,簇拥着一个身着紫袍、面容阴鸷的老者,想必便是丁春秋,他们周围空出一大片地方,无人敢靠近。
青海黑教的番僧们则聚在一处,默诵经文,眼神凶戾。
还有其他一些奇装异服、气息诡异的江湖客散落四周。
慕容复及其随从也在不远处,面色凝重地观察着局势。
扎克的到来,并未引起太大波澜,只有少数几道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片刻,察觉到他气息深沉难测后,便又警惕地移开。
他寻了一处僻静背风的岩石,盘膝坐下,默默调息,感受着这昆仑山磅礴浩大的地脉之气与凛冽的寒意。
体内的混沌真气自发运转,将那丝寒意纳入循环,不仅未觉不适,反而更添一份清冽纯粹,与那逍遥派的灵动之意隐隐呼应。
就在他静坐之时,一道淡紫色的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侧不远处,正是那日在风陵渡有过一面之缘的紫衣女子。
她依旧面蒙轻纱,但那双清冷的眸子在昆仑雪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明亮。
“阁下倒是好定力。”
紫衣女子开口,声音依旧清冷,却少了几分之前的疏离,
“群狼环伺,虎视眈眈,还能在此安然入定。”
扎克缓缓睁开眼,微笑道:
“心若不乱,处处皆可修行。姑娘不也是如此?看似独立于此,实则洞察全局。”
紫衣女子眼眸微动,不置可否,转而问道:
“那日渡口,阁下论及《北冥神功》‘海纳百川’之本意,言及可以正道心法驾驭,化霸道为王道。
小女子心中尚有疑惑,不知阁下可否详解?何为‘纳’?如何‘化’?
又如何能确定,那汲取而来的庞杂内力,不会反客为主,污染甚至摧毁自身根基?”
她问得极为犀利,直指《北冥神功》最核心的隐患与风险,这也是江湖中人对其既渴望又恐惧的根本原因。
扎克知她是在进一步考校自己,也乐得与她探讨。
他略一沉吟,道:
“姑娘所问,切中要害。
这‘纳’之一字,看似是掠夺,是吞噬,但其本质,或许更接近于‘理解’与‘融合’。”
他伸手指向远处巍峨的昆仑雪山,
“姑娘看这昆仑,接纳万千冰雪,融化为水,滋养万物。
雪是雪,水是水,然昆仑并未被冰雪同化,反而因其包容,成就其雄浑。
真正的‘海纳百川’,并非是将百川之水囫囵吞入己腹,而是拥有如同大海般的胸怀与底蕴,能够容纳、沉淀、净化、转化,最终将百川之水化为己用,壮大自身,而不失其‘海’之本性。”
他顿了顿,继续道:
“至于如何‘化’,关键在于‘心’与‘法’。
心若如镜,明晰照见所纳内力之属性、根源、利弊,不拒其来,不滞其存。
法若圆融,如太极之流转,阴阳之调和,以自身根本之道为基,引导、梳理、炼化异种真气,去芜存菁,取其能量精华,弃其精神烙印与暴戾属性,使其如溪流汇入江河,最终归于‘我’之大道。
自身根基越是稳固,道心越是坚定,这‘化’的过程便越是稳妥。
若自身根基浅薄,道心不固,便如小池塘妄纳江河,唯有决堤覆灭一途。”
他看着紫衣女子,目光清澈而坦诚:
“故而,能否驾驭,不在神功本身,而在修习之人。
利器可救人,亦可杀人,全凭持器者之心。
姑娘以为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