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顶的星空依旧璀璨,但立于其下的扎克,心境已与昨夜截然不同。
周伯通那看似疯癫却直指本心的“空明拳”,以及随后那番关于“空”与“百宝袋”的嬉笑言语,如同最精准的钥匙,打开了他体内那道无形的枷锁。
混沌真气在经脉中自然流转,圆融通达,再无往日强行平衡的滞涩与冲突。
那包容万象的特质,此刻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深不可测的潜力。
然而,扎克深知,一时的明悟如同星火,若不添柴加薪,终将熄灭。
道心初立,更需要沉淀与巩固,方能将这份领悟真正化为己用,铸就不可动摇的根基。
他没有随郭靖立刻下山,而是寻了一处更为僻静、能直面东方将晓的山崖盘膝坐下。
此处怪石嶙峋,古松虬结,下方是深不见底的幽谷,唯有风声与偶尔的鸟鸣点缀着绝对的寂静。
他闭上双眼,并非急于修炼内力,而是首先将意念沉入那扇刚刚开启的“思维之门”。
门后的世界尚显朦胧,如同笼罩着一层薄雾,但其提升思维速度、强化记忆与分析的能力已然显现。
他开始系统地回溯自降临此界后的所有经历。
郭靖那如山岳般厚重、以“守护”与“心安”为基的“侠道”;
黄蓉那如幽潭般深邃、以“智谋”与“洞察”为刃的“慧道”;
尹志平那披着道袍、却难掩倨傲与分别心的“伪善”;
杨过那如烈火般炽烈、因情而困亦因情而生的“情执”;
小龙女那如冰雪般冷寂、看似绝情实则至情的“绝情”;
无名老道那“观心驭火”、直指本质的点拨;
以及昨夜,周伯通那游戏风尘、以“空”破万法的“空明”……
一幕幕场景,一句句对话,在“思维之门”的辅助下,被无比清晰地重现、剖析、比较。
他不再简单地评判孰是孰非,而是如同一个冷静的学者,探究每一种“道”背后的逻辑、动机、力量来源以及其局限。
“郭靖之道,至正至刚,然过于依赖个人德行与力量,难以复制,面对滔天大势,恐有倾覆之危,其‘心安’源于问心无愧,却未必能带来最终的秩序。”
“黄蓉之道,机变百出,善于利用规则与人心,但智谋终有穷时,过度依赖算计,自身亦易陷入算计的罗网。”
“周伯通之道,空明无滞,近乎自然,但过于随性,缺乏主动塑造世界的意愿,于‘统治’而言,失之散漫。”
……
种种分析在他心中流淌。
他意识到,这些道,都只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去理解和介入世界。
而他的“混沌真气”与“空明”之心,所追求的,是一种超越其上的、能够包容并驾驭这些不同角度的“元规则”。
思路既已明晰,他转而将全部心神沉入体内,引导那初生的混沌真气,进行第一次完整的、稳定的“大周天”循环。
意念所至,混沌真气如同温顺的江河,沿着经脉缓缓流淌。
它不再区分任督二脉或是奇经八脉,而是以一种更符合其混沌本质的、独一无二的路径运行着。
所过之处,经脉壁障仿佛被一股柔和而磅礴的力量滋养、拓宽,隐隐泛出一种内敛的、如玉般温润的光泽。
那灰败之色已然褪去,真气呈现出一种更深沉、更纯粹的混沌色泽,其中偶尔流淌过的银色光泽,代表着他与空间之力的联系,也完美地融入了这混沌的底色之中,不再显眼,却无处不在。
随着循环的进行,他感觉自身与周遭天地的联系愈发紧密。
山间的清风,崖下的幽暗,天际的星光,甚至脚下岩石亘古的沉寂,都仿佛能被他体内的混沌真气所感知、所包容。他的“空”,不是虚无,而是蕴含了无限可能的“大有”。
不知过了多久,当东方天际泛起第一抹鱼肚白时,扎克缓缓睁开了眼睛。
一夜静坐,非但没有丝毫疲惫,反而神完气足,双目开阖间,精光内蕴,深邃如潭。
体内的混沌真气已然完成了数个稳定的大周天循环,真正在这“混沌”的境界中站稳了脚跟。力量总量提升有限,但掌控力、稳定性以及与天地能量的亲和度,都有了质的飞跃。
他长身而起,立于崖边,迎着即将喷薄而出的朝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