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本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记,一目了然。
李天佑和徐慧真对二丫的学习,始终秉持着“全力支持,绝不加压”的策略。他们深知这孩子要强,心里自有分寸,不用旁人多催促,反而过度的关注会给她带来压力。徐慧真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饮食上,变着法儿地给二丫补充营养。
每天早上,二丫的桌上总会有两个热乎乎的煮鸡蛋,有时候是茶叶蛋,有时候是糖水蛋,那是徐慧真特意早起煮的;隔三岔五,她还会从四季鲜饭馆带回点肉菜,或是炖一碗鸡汤,或是炒一盘肉丝,看着二丫吃下,才放心地去忙活店里的事。
到了晚上,只要看到二丫屋里的灯亮到很晚,徐慧真就会悄悄走进厨房,端上一碗晾温了的绿豆汤。绿豆是她特意挑的颗粒饱满的,熬了足足一个小时,还加了少许冰糖,清热解暑。
有时候也会冲一杯麦乳精,那是李天佑托人从上海带回来的稀罕物,平时舍不得给孩子们喝,这会儿却成了二丫的专属补给。
她轻轻敲开二丫的房门,把东西放在桌上,小声嘱咐一句:“别熬太晚,伤眼睛,累了就歇会儿。”说完便轻轻带上门,不打扰二丫的学习,只留下满室的暖意。
李天佑话不多,不擅长用言语表达关心,但行动上却毫不含糊。他知道二丫复习需要更多的资料,便特意托厂里的同事,从旧书摊淘换来了几本往年中考的模拟试题和复习纲要。那些书纸张粗糙,边缘都有些磨损,印刷也有些模糊。
但每一本都被李天佑仔细翻过,还把缺页、模糊的地方用铅笔做了标注和补充,对二丫来说,这远比崭新的书本更珍贵。每天下班回来,他第一件事就是检查二丫的自行车,给车链子上油,检查刹车灵不灵,轮胎气足不足,确保她每天往返学校的路上安全顺畅,不用为这些琐事分心。
偶尔,在晚饭过后,李天佑会看似随意地走到二丫的房门口,倚着门框问一句:“复习得咋样了?有啥难处没?要是有看不懂的,咱可以找厂里上过中学的同事问问。”每次得到二丫“还行,没问题,都弄明白了”的回答后,他便点点头,不再多问,转身去忙活自己的事。
没有过多的唠叨,没有急切的追问,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反而让二丫心里格外踏实,也让她更有底气去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
窗外的蝉鸣依旧响亮,暑气依旧浓烈,但李家的小屋里,却始终萦绕着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二丫在书桌上奋笔疾书,徐慧真在厨房忙碌着可口的饭菜,李天佑在院子里检查着自行车,每个人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着。这份平凡的坚守与关爱,比夏日的凉风更能抚慰人心,也让二丫在备考的紧张日子里,始终充满着前行的勇气。
距离中考只剩最后半个月,二丫所在的北京市第二十三中学里,紧张的气氛像夏日午后黏腻的暑气,沉甸甸地裹着每一个角落,连空气都仿佛比往常更凝重几分。原本热闹的课间十分钟,如今彻底没了往日的嬉闹。
走廊里见不到追逐打闹的身影,连说话声都压得极低;教室里更是一片寂静,大多数同学埋着头,要么攥着笔在草稿纸上反复演算数学题,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急促又密集,要么将政治课本立在桌上,嘴唇飞快地翕动着,眼神却有些发直,显然是把自己逼到了极致。
偶尔有人起身去打水,脚步轻得像怕踩碎了什么,路过同桌身边时,还会下意识瞥一眼对方的复习进度,眼里藏着不易察觉的焦虑。
讲台上的老师们,更是把“中考重要性”挂在嘴边,几乎每节课前都要反复强调,像是要把这份压力刻进每个学生心里。
这天上午的语文课,王老师拿着一叠皱巴巴的模拟试卷走进教室,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目光扫过台下坐得笔直、却难掩疲惫的学生们,语重心长的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格外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