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乡下(3 / 3)

戚感激涕零的重礼了。

    出了熙熙攘攘的京城,越往郊外走,景象便逐渐不同。宽阔的马路变成了黄土飞扬的乡间土路,路两旁的建筑也从规整的四合院、砖瓦房,变成了低矮破败的茅草房和土坯房。时值盛夏,田里的玉米和高粱长得正旺,绿油油的一片,显示出土地改革后,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精耕细作带来的生机。

    不少农民正在地里劳作,男的光着膀子,汗流浃背地锄草,女的则包着头巾,弯腰间苗。孩子们大多光着屁股,像泥猴似的在田埂上、水渠边追逐打闹。

    贾张氏坐在颠簸的骡车上,她可舍不得花钱雇带篷的马车,用手帕捂着口鼻,嫌弃地挥赶着苍蝇和尘土。她那双三角眼却不住地四下打量,像检阅自己领地的土皇帝。

    她看到那些在田间劳作的农民,皮肤被晒得黝黑皴裂,手上满是老茧,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裤,心里便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优越感。“哼,臭扛锄头的,一辈子土里刨食的命!”她暗自啐了一口。

    沿途经过几个村庄,映入眼帘的几乎清一色是低矮的茅草房,屋顶上长着杂草,墙壁是黄泥糊的,裂着大口子。好些窗户连纸都没糊,就那么黑洞洞地敞着。好一点的,是土坯房,看起来结实些,但也同样简陋。

    只有极少数规模明显大不少、有着青砖灰瓦的房子零星散布着,但门口都挂着“XX村农业生产合作社”或者“XX乡公所”的牌子,显然是被没收充公的原地主宅院,如今成了集体办公或仓储的地方。贾张氏看着那些砖瓦房,心里一阵羡慕,但随即又酸溜溜地想:“再好也是公家的了,哪比得上我们马上要到手的那一整个四合院?”

    骡车夫是个健谈的老头,一路跟她搭话:“老嫂子,这是去走亲戚?”

    贾张氏扬着下巴,带着几分显摆的口气:“嗯哪,去秦家村,看看未来亲家。”

    “秦家村?哦,知道知道......穷村子,没啥油水......”车夫随口道,“不过这两年光景好多了,起码饿不死人了。”

    贾张氏撇撇嘴:“穷乡僻壤的,能好到哪儿去?跟我们城里可没法比。”

    车到了一处岔路口,有个简陋的茶棚,车夫停下来喂牲口喝水。贾张氏也下车活动活动腿脚。茶棚里坐着几个歇脚的农民,穿着破旧,端着粗瓷碗喝大碗茶。他们看到贾张氏这身“城里人”的打扮,尤其是她那还算干净的衣裳和挎着的篮子,都投来好奇甚至略带敬畏的目光。有个老汉怯生生地问:“这位大姐,是打京城里来的?”

    贾张氏顿时觉得脸上有光,挺了挺胸脯,拿腔拿调地说:“是啊,城里住腻味了,下来透透气。”

    那老汉羡慕地说:“城里好啊,吃商品粮,月月有工资,还有票证扯布买糖。我们这乡下,累死累活干一年,分点粮食刚够糊口,手里一个子儿都没有,想买点洋火洋油都难,更别说扯布做新衣裳了。你看我们这身上,都是补丁。”

    旁边一个妇女也附和:“就是,娃们想吃块糖都没处买去。还是你们城里人享福啊!”

    这番追捧,像三伏天喝了一碗凉水,让贾张氏浑身舒坦,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她越发觉得自己这趟下来,简直是“屈尊降贵”,越发坚信儿子贾东旭娶秦淮如,是对方天大的福气。

    她完全忘记了,她自己也不过是靠着威胁易中海才让儿子进厂当工人,才勉强在城里立住脚,她的户口本上写的依然是“农村户口”,在城里属于被一些“老北京”看不起的“外地人”。此刻,在真正的乡下人面前,她那点可怜的城里人身份被无限放大,成了她傲慢的资本。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四合院:我老六从不明着对上众禽 胭脂看客 囚笼地球 李莲花的一百个亲戚 杀手之王归隐后,血洗都市 被甩七年后,高岭之花跪求当后爸 赘婿的万亿遗产:重生后我摊牌了 火影:从天而降落入柱间怀里 谁教他这么修仙的?张扬 木叶拜师,于斗罗成就六道